渤海之濱,丹東正在描繪一幅壯闊的藍圖!丹東臨港產業園區是遼寧“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建設的重要一極,是丹東實現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希望所在、關鍵所在。臨港產業園區開發建設為龍頭,以項目建設為支撐,帶動丹東經濟快速發展。
丹東人以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實干精神承擔起打造遼寧沿海經濟帶的重任。丹東傾力打造臨港產業園區,是因為它既是遼東半島經濟區的重要一翼,又是全省沿海大開放戰略布局中的一枚關鍵棋子,更是丹東經濟發展的興奮點和增長極。
丹東市委、市政府在確定新的城市發展定位,把丹東建設臨港工業體系作為發展經濟的切入點,大力發展以汽車及零部件、機械制造、儀表儀器等為主的傳統優勢產業;以石油化工、農產品加工等為主的新興骨干產業;以電子信息與軟件、生物制藥等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而這一發展戰略,恰恰與“五點一線”的丹東臨港產業園區所應該涵蓋的各種經濟區功能及產業發展特征相吻合。
丹東規劃、建設臨港產業園區就有了更大的空間布局。因為丹東臨港產業園區既是全省沿海大開放戰略布局中的一枚關鍵棋子,又是丹東經濟發展的興奮點和增長極。在園區的開發建設上,丹東按照統分結合的開發建設方式,實行統一管控、多點運作、利益共享、整體推進的辦法分步組織實施。到“十一五”末,園區投入要達到500億元,到“十二五”末,園區投入要超過1000億元,臨港產業基地建設初具規模。
丹東的發展系于臨港產業園區的發展,加快臨港產業園區的建設,必將促進丹東的全面振興。站在這一高度來認識省委、省政府建設“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的發展戰略,使丹東在一年的時間里,凝聚了全市的力量傾力來規劃、建設臨港產業園區。占地97平方公里,一期計劃總投資達500億元的丹東臨港產業園區工業用地,2006年投入5億元,完成13平方公里場地回填和吹填造地工作,部分場地已達到企業入駐條件。
2007年,丹東將利用開發銀行資金11億元,用于丹東臨港產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以措施和制度為保障,以信心和智慧為動力,全市干部群眾擰成一股繩,扎扎實實規劃、逐步建設好臨港產業園區春節的鞭炮聲還沒有遠去,薛恒把東港市確定為自己上任后調查研究的第一站,目的非常明確:丹東臨港產業園區的核心部分———丹東港在東港,新規劃的工業西區在東港,東港的工作做好了,丹東臨港產業園區的工作自然也就做好了。可以這么說,丹東市委、市政府2007年經濟工作的重心就是建設好丹東臨港產業園區,以加快臨港產業園區的建設來牽動丹東經濟的發展。
為進一步完善和規范臨港產業園區為企業服務的新機制和新方式,市委、市政府從組織上、制度上保證臨港產業園區開發建設與規范管理同步,制定了《丹東臨港產業園區管理暫行辦法》、《丹東臨港產業園區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其內容涉及產業準入、財政、稅收、土地、科研創新、資金、收費等方面;為加強對開發銀行貸款資金使用的管理,嚴格規范使用程序,由市財政局牽頭組織起草的《丹東臨港產業園區利用國家開發銀行貸款資金管理實施細則》即將出臺。同時,《遼寧丹東臨港產業園區招商指南》正在加快制定中。《遼寧丹東臨港產業園區招商項目冊》中文本已印出,中、日、韓3種文本已經印出,英文文本將于近期完成。
這些措施和制度的相繼出臺,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僅僅是加速丹東臨港產業園區的建設,還起到了讓全市干部群眾通過這些措施和制度的制定,看到市委、市政府的態度和決心:丹東臨港產業園區的建設,不單是為了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更是為了通過臨港產業園區的建設來促進丹東經濟的快速發展。這樣,就有利于把全市干部群眾擰成一股繩,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規劃、建設好臨港產業園區。
現在,丹東已經把這個嶄新的未來勾畫出來,并靠堅實的基礎和扎實的工作一步一步地把這幅圖畫展現在丹東的大地上。當丹東臨港產業園區漸次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一個全新的丹東也將隨之矗立在黃海岸邊。屆時,在這片97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丹東臨港產業園區將形成涵蓋各種經濟區功能和城市功能的綜合性、現代化的港口新區,形成以汽車及零部件、機械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制藥等傳統優勢、新興骨干和高新技術產業群。并將帶動金泉工業園區、安民工業園區、前陽工業區、臨港綜合工業區、長山工業區全面發展,成為我省發展沿海經濟帶,實現“五點一線”戰略構想的一個重要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