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專題 > 焦點 > 輝煌60年 壯美新廣西——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大型融媒體專題報道 > 要聞 > 正文 | 
			廣西改革開放40周年回眸:櫛風沐雨四十寒暑 喜看改革春華秋實 (2) | 
		
			2018年12月17日 06:37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龔文穎 編輯:陳麗婕 | 
		
| 
			
			 春風—— 簡政放權放開手腳促發展 2017年4月24日,在濱海城市防城港,廣西桂海鑫進出口代理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胡興龍拿到了一張特殊的營業執照,這是全國首張34證合1的“一照通”營業執照。 “一照通”登記制度,是我區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的最新成果。這項制度改革并非孤例,讓“政府之手”和“市場之手”各就其位,是我區推進簡政放權的目標。 該管的管好,該放的放到位。2013年,我區取消、下放和調整了380項行政審批事項。2014年,我區正式印發實施自治區發改委等45個部門職能轉變方案,自治區本級取消職能153項,下放150項。 2016年,我區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取消、下放、調整700項行政審批事項,清理規范193項中介服務事項。當年,南寧、柳州市行政審批局正式運行,梧州、北海、防城港、欽州4個市啟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 為進一步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我區出臺“1+14”優化營商環境政策文件體系,切實解決企業在行政審批、融資服務等方面的突出問題。 一批試點在全區各市鋪開—— 南寧、柳州、北海3市和恭城、合浦、興業、靖西4縣(市)開展清理規范證明事項試點。截至2017年底,7個試點市縣共取消證明事項774項,精簡近六成。 南寧、桂林兩個國家級高新區推進“證照分離”改革試點,推進101項審批事項改革,桂林市可實現“最多跑一次”事項共628項,全程電子化業務總量占全區總量的86%。 防城港市啟動企業名稱自主選擇試點、企業簡易注銷登記改革試點,企業辦事更加便利。 簡政放權,成為深化改革的“開路先鋒”,使我區在許多重要領域、關鍵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 春雨—— 經濟領域改革迸發活力 40年間,廣西在改革進程中腳步堅實,成果斐然—— 1985年,我區正式拉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帷幕,以梧州市作為對外經濟貿易改革綜合試點,南寧、柳州兩市作為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 上世紀90年代初,我區對南寧、柳州、桂林、梧州的37家企業進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改革。 2003年以來,我區先后開展農村稅費改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改革、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等。 2016年,我區發布廣西經濟體制改革“十三五”規劃,重點推進行政管理體制、國企國資、電力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出臺一攬子改革方案,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 作為廣西最年輕的城市之一,來賓的支柱產業電力業卻一度面臨“發電企業沒電發,用電企業用不起電”的尷尬局面。 2015年以來,來賓市被列入國家售電側市場化改革試點,大力建設大工業區域電網。電力直接交易,用電企業成本降了,發電企業產能激活,預計每年可拉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00億元,增加地方稅費約13億元。 電力體制改革也在全區持續深化。2017年,全區電力市場化交易規模擴大一倍,降低企業用電成本22億元,2018年預計可再降低8.9億元。 關鍵領域的改革,正在逐個突破。廣西牽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牛鼻子”,圍繞“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推出一系列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實體經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改革舉措。 2016年,我區全面推開“營改增”改革,將試點范圍擴大到建筑業、房地產企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僅當年5月至10月,各試點累計減少增值稅33.91億元。 近年來,我區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實體經濟降成本等改革紅利開始顯現,國企國資改革“1+N”政策框架體系基本形成。 負擔減輕了,大批企業輕裝上陣,將更多精力投入到自主創新和轉型升級。“二次創業”讓廣西的糖、鋁產業再度煥發生機。2017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西南南鋁加工有限公司,實地了解企業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以及發展航空航天、軌道交通、船舶海洋等領域高性能鋁材產業情況時,欣慰地說:“鳥槍換炮了。” 在鄉村,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精準扶貧、生態環保等工作有序開展。2015年起,我區先后推進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梧州市長洲區被列入全國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10.08萬農民洗腳上田當了“股東”。2016年,長洲區農民人均純收入1.25萬元,高于廣西平均水平2000元。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