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富裕:
農民家門口上班增收
板材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在鑫虹泰木業公司廠房內,排板車間8條排板線一字排開,每條排板線上10名工人正在緊張有序地把一塊塊木片排到機器上,機器把一條條木片整壓成一塊塊木板,再轉入下一車間熱壓成厚塊膠合板。公司負責人游志煌介紹,從割片、曬片到排板、成板、壓板等,都需要大量工人緊密協作。目前公司分兩班生產,每班員工150人。
板材產業的集聚發展,在帶來合作和競爭的同時,也加快了勞動力合理流動,促進企業主改善生產條件、提高工資水平。正在車間裝車的東龍村村民曾德海告訴筆者,車間安裝有通風設備、除塵設施,老板免費供應食宿,工資收入也連年提高,月工資從4年前的1000~2000元增至目前的6000~7000元,同在該公司上班的妻子月工資也從2000元增至目前的4000元。
據統計,截至去年底,東龍鎮板材業就業人員達1萬多人,人均月工資3500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0%以上。
板材業的發展,也帶旺了第三產業,增加了農民就業。目前,東龍鎮共有服務板材工業的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1770家,從業人員6726人。
生態宜居:
城鄉舊貌換新顏
工業強,城鎮興。板材產業的發展,為城鎮建設提供了雄厚的財源,完善了城鎮基礎設施,改善了人居環境。東龍鎮鎮長彭韜告訴筆者,2013年,東龍鎮建成占地134畝的富力新區和占地64畝的龍翔小區。2014年獲廣西“首批百鎮建設示范工程”后,該鎮城鎮建設更是突飛猛進,近幾年共籌集4000萬元資金,先后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進行了街道景觀改造,街道輔設排水排污管道,重新鋪設了主要街道人行路彩磚、車行路瀝青路面,綠化、亮化、美化了主要街道,圩鎮面積從四年前的1平方公里擴至目前的2平方公里。“今年4月環境大整治后,工廠再沒有冒黑煙了,生活舒暢多了!”居住在東龍工業集中區附近的居民黃允忠說。
農民經商、務工收入提高,也帶來了旺盛的購買力。目前,富力新區和龍翔小區共3.3公里長的627間臨街鋪面已基本售罄,城鎮新增居民3816人。
木材產業的興起,在帶富農民的同時,也搞活了村集體經濟,從而進一步改善了鄉村生態環境、豐富農村文化生活。2017年,東龍鎮有5個村獲評市級以上生態示范村,其中有2個獲評自治區生態村,有5個村獲評自治區文藝村殊榮。
“今年以來,板材企業共捐款11萬元支持當地民間文藝發展,確保圩鎮、各村每月都有1場以上大型文藝演出,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東龍鎮文化站站長韋世策對板材企業的社會責任由衷贊許。
| 上一頁 |
| 第 [1] [2]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