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滾動新聞 > 正文 |
廣西森林覆蓋率已達62.37%,但樹木質量待提升 |
2019年12月15日 10:19 來源:南國早報客戶端 作者:張文卉 編輯:王飛 |
|
12月13日,記者從廣西森林質量精準提升論壇暨2019年廣西森林人工林種植行業協會年會了解到,廣西森林覆蓋率已達到62.37%,林業總產值5628億元,成為我國林業大省(區),但廣西幼林較多,大樹相對較少,大徑材和珍貴樹種木材稀缺。
記者了解到,廣西的主要用材林造林樹種是松樹、杉樹和桉樹,主要經濟林樹種是油茶、肉桂、八角、核桃、板栗和油桐。 數據顯示,廣西森林面積1429.65萬公頃,居全國第六位;人工林面積733.53萬公頃,居全國首位;森林蓄積量6.77億立方米,居全國第七位。但在喬木林中,幼齡、中齡林木面積871.86萬公頃,占喬木林總面積的83%。根據2015年《廣西森林資源清查成果》數據進行綜合評價,其森林質量為3級,即中等水平。 “廣西林業已經從追求增加造林綠化面積為主,轉變為以提升森林質量為主的發展新階段。”有專家表示,廣西森林單位面積生長量較大、森林質量上升空間大,但當前中幼林面積比重過大、短輪伐期人工林面積比重大等因素,嚴重制約了森林質量的提升。 近年來,廣西木材產量達到了3000多萬立方米,約占全國三分之一,但絕大部分是松、杉、桉等的中小徑級材,在國內木材市場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情況下,廣西木材價格漲幅不大,說明市場需要的是大量珍貴木材和大徑級木材。廣西大徑材和珍貴樹種卻十分稀缺,幾乎無林可采。論壇專家建議,下一步實施森林精準提升,重點培育一批中大徑材林木資源和珍貴鄉土樹種,優化樹種結構、材種結構,將有助于緩解木材供需結構矛盾。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