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臺扶持政策 做好送工服務
覃塘區穩崗促就業助力復工復產
貴港訊 近日,家住覃塘區石卡鎮白沙村的譚炳乾騎著電動車到位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中強鋁業科技有限公司上班,途中只花了5分鐘,比他之前從事的任何一份工作上班地點都要近。
據覃塘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周景方介紹,復工復產后,該區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突出抓好穩就業保民生工作,促進村民盡量能夠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出臺扶持政策:好崗位穩得住
2月19日,覃塘區甘化酒精公司負責人李柔琳從財務處得知,公司已收到覃塘區人民政府撥付的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11萬元。這是覃塘區政府對公司在疫情期間召回55名員工堅持正常生產、保障疫情防控急需物資供應的一次性補貼。
周景方介紹,覃塘區實施多項穩崗促就業政策,全力以赴為疫情防控期間開工生產的企業提供穩崗支持,對春節期間為疫情防控提供緊缺急需物資保障的生產企業和保障民生需求的商貿配送企業,按每名員工2000元的標準一次性給企業支付吸納就業補貼,目前有2家企業符合條件,共撥付補貼資金21.4萬元。此外,該區還對廣西籍農民工新創辦的市場主體,滿足在2020年1月至6月期間受疫情影響發生季度虧損等條件的,給予每家企業一次性補貼1萬元、每戶個體工商戶一次性補貼3000元;對進駐農民工創業園區已投產的企業,每戶發放房租補貼6500元;對3月31日前復工復產且6月30日前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的扶貧車間,按每人2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貼。
好政策促生產穩就業。“目前全區100%規上企業復工復產,其中68家規上企業達到2019年正常生產水平。”覃塘區企業復工復產專班小組副組長韋冬梅介紹,像譚炳乾這樣在家門口就業的員工占60%。
做好送工服務:好工作送上門
2月28日一大早,因為疫情原因不再去廣州務工的張梅來到大嶺鄉政府,和其他10多名青壯年一起,坐上鄉政府安排的專車,統一前往距離不到10公里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的貴港百瑞醫療設備有限公司應聘。經過面試后,全部被錄用,3月4日正式入職。
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穩就業、保民生工作,覃塘區鼓勵農村勞動力市內就近就業,一方面滿足本地企業達產滿產的用工需求,另一方面減少人員向大城市流動,避免疫情反彈。在啟動有序復工復產工作的第二天,該區就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等媒體發布企業用工信息,采取線上招聘“點對點”為企業和有就業意愿的農民工牽線搭橋,共發布3000多個工作崗位信息。
把村干部培養成“勞務中介”,送崗位上門,是覃塘區在疫情時期采取的另一項“送工”舉措。通過村干部摸底和動員,把招工信息送上門,組織各村屯有就業意愿的農村勞動力,由鄉鎮政府包車送到園區內企業及園區外規上企業務工。“就是村委會主任上門宣傳我才知道的,這份工作每月有3000元左右收入,和去廣東打工差不多,離家也近,方便照顧小孩。”張梅喜不自禁。
截至3月2日,覃塘區已累計包車接送99名農村勞動力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中強鋁業、臺富車業、恒豐醫療用品等公司應聘,其中78人正式入職。
保障群眾就業:好飯碗端得穩
覃塘區今年對貧困人口實行的就業補貼政策較往年升級,補助力度更大:穩崗補貼每人每月200元,到廣西區外就業一次性交通補貼每人500元;從3月開始,臨時性扶貧公益崗位補貼從每月500元提高到1000元。大嶺鄉互合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甘顯召夫妻倆均60多歲,靠種田供一個養女上大學,村里為甘顯召爭取到扶貧公益性崗位實現就業。
“疫情時期,覃塘區各村結合疫情防控需要,開發防疫消殺、測溫員、社區巡查、卡點值守等村級臨時性扶貧崗位。目前,共開發臨時扶貧公益性崗位875個。”周景方介紹,崗位工資待遇提高了,崗位增加了,可以有效保障一部分困難群體就業增收,他們的飯碗端得更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