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成
現實生活中,別小看咳嗽打噴嚏時不遮掩口鼻、得了流感不佩戴口罩等生活細節。正是對這些所謂的生活習慣缺乏認知與較真態度,使得流感成為傳播許多病毒的載體,為病毒擴散提供了條件。此次新冠疫情就給我們再次敲響警鐘,必須引以為戒,對一些日常衛生行為習慣做出改變,防患于未然。
革除此類個人的生活衛生陋習,需要張榜公示一張“陋習清單”。此次北京不僅把在公共場所咳嗽、打噴嚏時遮掩口鼻等寫進法規,還把使用公筷公勺進行分餐等內容納入文明行為規范,“屢禁不改”的高空拋物、逆行占道等也將被從重處罰。立法懲治行為陋習,無疑利于樹文明新風。
革除上述陋習,就需要“高射炮打蚊子”。許多人對一些生活不良習慣之所以習以為常,就是因為缺乏剛性的制度管制,以及常態化而有力度的執行力,當以此次疫情防控為契機,喚醒大眾的公共衛生和安全意識。
《條例》根據行政處罰的設定原則,對《草案》規定的從重處罰和按最高額度處罰進行修改。規定若實施本條例中羅列的不文明行為,拒不改正或者多次違反的,有關行政執法部門可以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處罰幅度范圍內重處罰,這顯然非常值得期待。
類似“打噴嚏時不遮掩口鼻”等行為,確屬個人行為,也是各地普遍存在的行為習慣,但卻對公共衛生安全形成潛在危險。也因此,各地應根據當地情況舉一反三,強化地方立法加以治理,確保文明新風加速落地、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