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 檀慶瑞
近年來,廣西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不斷擦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生態底色。實踐證明,大力發展生態經濟,促進產業綠色轉型,才能把生態優勢不斷轉化為發展優勢。
以生態優勢筑牢城市發展基石。持續加強環境治理,充分釋放生態紅利,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柳州從“酸雨之都”轉變為生態城市,南寧那考河由人人避而遠之的臭水溝變身為舒適宜人的濕地公園,北海馮家江從受到污染到重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充分說明,筑牢城市發展的生態基石,有利于促進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
以生態優勢激活鄉村振興。建立健全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的生態經濟體系,通過實現鄉村生態振興,促進鄉村產業、文化和組織振興。廣西自然地理條件優越,應立足“合理利用+生態保護+產業發展”,以環境整治推動鄉村振興,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的田園風光,讓群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以生態優勢升級改造傳統產業。加大生態技術研發和應用力度,運用“互聯網+”、智能裝備及先進工藝等,對傳統產業實施生態化改造,補齊關鍵環節,延伸產業鏈,使“老樹發新枝”。按照“布局優化、企業集群、產業成鏈、物質循環、集約發展”的思路,著力打造“三型”生態園區,推進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
以生態優勢促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生態文化是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資源是文旅產業發展的重要資源。廣西各地有著獨特而深厚的生態文化底蘊,應積極探索將其融入產業發展之中,以生態文化搭臺,吸引資本投入,打造更多生態經濟品牌,推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進入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