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財經學院校長、教授 夏 飛
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對內引領西部地區重塑全方位開放發展新版圖,對外提升與東盟更高水平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西“三大定位”新使命的重要支撐。
積極推動跨境金融創新。以離岸金融、貿易結算、口岸互聯互通重大平臺建設為重點,以中馬欽州產業園“一攬子”創新試點、本外幣合一的銀行賬戶管理體系、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等為抓手,加快推進跨境金融創新,推動人民幣面向東盟的跨區域使用。
打造金融要素洼地。強化金融大招商和信息支撐,構建“互聯網+金融招商”模式。加快中國-東盟金融城建設招商,推動中國-東盟金融城金融總部集聚區、金融信息服務區、科技金融產業區和金融運營服務區建設。
培育金融發展新引擎。加快金融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搶占金融科技發展制高點。依托中國-東盟金融大數據平臺,推動金融傳統服務渠道數字化、智能化進程。
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引導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加大對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助推全區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提檔升級。
拓展金融合作平臺渠道。在已有金融合作平臺基礎上,增設中國東盟央行行長圓桌會議,推動中國-東盟金融合作共贏。舉辦由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省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參加的金融聯席會議,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推動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共建共享。
推動政策集成創新。加大金融開放門戶與西部陸海新通道、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等相關國家戰略有效聯動,推動政策系統集成。緊密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港開展金融政策聯合創新,推動區域金融政策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