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專題 > 媒體行 > “畫好同心圓 唱好雙城記”——2020年全國重點網絡媒體記者重慶行 > 要聞聚焦 > 正文 |
“三大坨”改種“仙女紅” 武隆白馬鎮村民靠采茶摘掉貧帽 |
2020年09月27日 10:31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編輯:張曉微 |
|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22時50分訊(記者 曹建 張馨月 袁舒含)今(26)日,畫好“同心圓” 唱好“雙城記”——2020全國網絡媒體記者重慶行走進武隆白馬山旅游度假區,來自全國57家中央、省級重點新聞網站的記者仔細聆聽了白馬鎮村民因茶脫貧、因茶致富的故事。
“仙女紅”原茶。武隆旅游公司供圖 華龍網發 張明文是土生土長的白馬鎮人,從2004年開始,他就一直在外務工,奔波十年,每年的收入除去生活費用,所剩無幾。 漂泊在外還是回家發展?張明文陷入了迷茫。就在此時,家鄉武隆向他拋出了“橄欖枝”。2016年,過年回到家鄉,張明文發現印象中的白馬鎮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條條水泥路通到家門口,家家戶戶搬進新房,家鄉的田地里也種上了一叢叢茶葉,茶香撲鼻。
“仙女紅”茶。武隆旅游公司供圖 華龍網發 回到家鄉天地寬,看到白馬鎮如今的發展,張明文當即決定返鄉創業。因為以前有過種茶經驗,也當過村干部,張明文被大家推舉成為白馬鎮豹巖村天池村民小組合作社社長。 “以前種地只知道種‘三大坨’,又沒有技術指導,完全是看天吃飯。現在土地流轉給重慶赤茗農業有限公司,每年一畝地就有400多元的收入。”說起現在的好日子,張明文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現在我們采摘茶葉,一年能有不錯的收入,公司還提供了一些其他的工作機會,村民在家門口就能賺錢,誰還想出去?”
貢茶園。楊光葵 攝 今年,張明文成立了福勤公司,當上了村里的致富帶頭人,現在已有50多戶村民入股,每年一百多人能參與分紅。 據悉,近年來,武隆區一直推動茶產業發展,除了每年遞增的流轉土地租金外,茶葉采摘、田間管護等收益也較高。 “如今,村里共有106戶人家參與摘茶種茶,僅2019年,村民人均年收入就增加了5500元。”張明文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加上一年的流轉土地租金,每戶年收入10余萬元基本不成問題。”
琴臺茶寮。武隆旅游公司供圖 華龍網發 現在外出務工的村民基本上都回家了,除了代理茶產品,有的還開起了農家樂。建卡貧困戶張國生,2017年在白馬山旅游度假區茶山小鎮建起了農家樂,年收入能達到5、6萬,去年摘掉了貧帽;村民張福文,2018年僅靠著采摘茶葉一項就收入3萬多元…… 如今,白馬山上的5000畝茶園茶香四溢,清明前后采摘的新鮮茶葉經過初制、揉捻、發酵等工序后等待著新的機遇。 據度假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白馬山旅游度假區將繼續依托旅游資源和茶產業既有優勢,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基礎上,實現茶產業、茶產品、茶文化旅游三位一體,協同發展,建立政府引導、企業創新、農戶參與的三級協同發展機制,實現景區提質、企業增效、群眾增收大好局面。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