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的重要致辭中提出倡議,“提升經貿合作,加快地區經濟全面復蘇”。
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這樣形象地闡釋經貿合作:“商品、資金、技術、人員流通,可以為經濟增長提供強勁動力和廣闊的空間,‘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如果人為阻斷江河的流入,再大的海遲早都有干涸的一天。”
經濟全球化是浩瀚無垠的大海。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經貿合作關系和利益格局復雜多變。“阻斷江河的流入”因素越是復雜,我們越要積極主動擴大開放,努力提升區域經貿合作,加快地區經濟全面復蘇。廣西作為中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在“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遠的未來,要以更強烈的改革創新意識與開放合作氣度,不斷深化與東盟的經貿合作。
這既是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致辭精神的具體實踐,也是廣西在新發展格局中大有作為的時代重任。
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10周年,中國—東盟博覽會和商務與投資峰會舉辦17屆,“南寧渠道”的影響范圍不斷擴大,助推中國—東盟合作提質升級。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世界經濟,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仍保持穩定增長,前10個月雙方貿易額同比增長7%,實現雙方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的歷史性突破。在農業生產、人才培訓、科技合作、文化交流等多個領域,廣西與東盟展開了多層級的合作交流,東盟已連續20年成為廣西最大貿易伙伴。
展望未來,廣西要大幅提升開放水平,形成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成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就要堅持“牽手”而不是“推手”,堅持“拆墻”而不是“筑墻”,持續不斷擴大開放,深化與東盟的區域經貿合作。
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致辭精神,不斷深化與東盟的經貿合作,就要找到提升經貿合作、加快地區經濟全面復蘇的著力點和起跳平臺。只要求同存異、互信互敬,厚植暢通貿易、促進投資、相互開放市場的合作基礎與共識,我們就能夠把面向東盟開放合作前沿和窗口的優勢,最大限度地落實到合作共贏的具體項目和內容上來。
不斷深化與東盟的經貿合作,推動我區加快落實“三大定位”新使命,需要我們推動硬件設施的互聯互通,在交通網絡建設、信息技術應用、營商環境優化等方面下足繡花功夫,在思想觀念、創新意識、前沿知識等方面,對照新發展理念要求,認認真真補課、踏踏實實“擴容”,切實把握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的精髓要義。要加強與東盟在農業合作、技術資金、人才流通等更寬領域達成共識互信,推動雙方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深度融合,實現更深層級合作共贏。
當今的世界大變局,不是一時一事、一城一國之變,是世界之變、時代之變。不斷深化與東盟的經濟合作,就應有識變之智、應變之方、求變之勇,持續打造面向東盟更好服務“一帶一路”的開放合作高地,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使我們與東盟的經貿合作春華秋實碩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