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8年持續奮斗,全國貧困縣全部摘帽,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現在,實現穩定致富已成為脫貧群眾新的目標。誠信,將在穩定致富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毫無疑問,全國貧困縣實現整體脫貧的背后,除了彰顯我們強大的制度優勢外,來自各方面的鼎力支持更是貧困群眾跨出貧困之列的一個個無形動力。各種各樣的扶貧資金和貸款,首當其沖。對于這些特殊用途的資金,一些脫貧群眾至今仍然存在著一些模糊認識。少數農戶甚至還將政府提供的各種惠農、助農貸款當成“國家扶持的就是給我的”觀念,不僅不按期償還,還絞盡腦汁逃避還貸。寧夏涇源縣楊嶺村群眾就品嘗到了從昔日的“失信村”到現在的整體“授信村”的甜頭。2016年之前,全村欠貸款400多萬元,350多戶人家,納入失信“黑名單”的農戶占三分之一,發展起來困難重重。經過幾番周折,全村重新樹立起以誠信為榮的理念。現在的楊嶺村貸款1500多萬元,戶均貸款5萬元,還本付息零違約。誠實守信換來的是銀行“整村授信”,完全滿足生產經營的各項資金需求。
從失信到授信,不僅僅能夠反映出一個地方、一個村對待誠信的態度,也折射出依法治理、尊法用法、懂法守法的水平和能力。這也是關系到脫貧群眾今后很長一段時間能否實現長期穩定致富的關鍵。這是因為,一旦離開了銀行資金的支持,再好的致富項目也只能是紙上談兵。
貧困地區群眾在實現脫貧之后,從思想上、行動上需要有一個新的提升。不單單是誠信,很多方面都要緊密對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實施。這也是提高脫貧群眾在穩定致富過程中自信心、幸福感、獲得感的必經之路。(央廣評論員 郭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