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滾動新聞 > 正文 |
江蘇泗陽:產業扶貧助農民門前就業 |
2020年12月29日 10:50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韋幸文 |
|
泗陽縣張家圩鎮顏圩村辦起了合作社,種植的菊花效益很好。(資料圖) 姜茜茜 攝 中新網宿遷12月29日電 題:江蘇泗陽:產業扶貧助農民門前就業 農房改善描繪小康畫卷 作者:劉林 姜茜茜 “我家有7畝地,全部流轉給土地合作社,這些地都被栽上了菊花。除了每畝830元租金外,還安排我給菊花澆水,每天六七十塊錢,足夠家里基本開支了! 28日上午8時,宿遷市泗陽縣張家圩鎮顏圩村68歲的村民顏崇賢,準時來到菊花地里,給村土地合作社種植的菊花澆水,談起眼下的生活狀況,他感到很滿意。 顏崇賢是低收入戶,家里六口人,過去靠一麥一稻維持生活,自己患有腦血栓,日子過得緊巴巴。顏圩村曾是省定經濟薄弱村,村民因村里沒有產業而受窮。2014年,村里開始大規模發展特色產業和“三來一加”項目,菊花產業效益很好,畝均收入超2000元,村里借此脫掉了省定經濟薄弱村的帽子,并從全縣四檔村跨進一檔村的行列。此外,村里還引進肥皂包裝、木托加工等項目,讓近百名低收入戶在家門口掙錢。 顏圩村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實現富民強村,只是泗陽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一個典型。
泗陽縣新袁鎮于灣新型社區,越來越多的村民住上兩層小洋樓。(資料圖) 姜茜茜 攝 近年來,泗陽縣在精準扶貧過程中,主攻“低收入人口脫貧、經濟薄弱村增收和片區面貌改善”三大重點,突出抓好產業扶持和項目帶動,通過送項目、送崗位、送政策、送溫暖,助力低收入農戶穩定脫貧;通過抓資源、抓資產、抓資本、抓資助,促進集體經濟持續增收;通過實施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和改革創新“四大工程”,確!熬珳史鲐、一人不落”。 在泗陽縣新袁鎮于灣新型社區,越來越多的村民住上兩層小洋樓,一排排、一棟棟的兩層小樓錯落有致,白墻黛瓦中透露著古樸和清新。如今,居住有質量,生活有詩意,夢想的家園就在眼前。 “十三五”以來,泗陽大力推進農房改善工作,不斷提高群眾的生活品質,泗陽農村面貌日新月異,農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變化最大的就是農民的住房條件,過去低矮破舊的房子被一棟棟新農房所取代,越來越多的村民搬進新居,過上了與時代同步的現代城鎮生活。 “以前住的瓦房七漏八淌,現在能住上這樣的房子,我相當高興,花點錢收拾一下我都高興。”農戶陸永兵開心地告訴記者。農村住房條件改善事關農民生活質量的提高,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應有之義,關系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大局。據統計,三年來,泗陽縣累計搬遷農戶2.7萬戶,其中“四類群體”3569戶,獲評江蘇農房改善績效評價優秀縣。(完)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