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廖志榮 陳貽澤 藍永前 簡文湘 駱怡 通訊員李偉東
不聚集,少流動。這個春節雖然過年的方式不同,但溫情依然。春節期間,我區各地各部門用心用情,做好就地過年各項服務保障工作,讓人民群眾留得安心,過得舒心。
今年50歲的毛軍是自治區公安廳警令指揮部的一名黨員干部。2月11日正值大年三十,一大早毛軍就接到命令,要求立即報到。他換上警服,即刻趕往單位。到工作崗位后,毛軍帶領值班員應急值守、指揮調度,開展社會面治安情況分析研判,及時全面了解掌握廣西社會面治安情況……持續下來,竟然連軸轉24小時不停歇。“警情就是命令,責任重于泰山,只要組織需要我就在!”毛軍說。然而,在提及家人時,這位錚錚漢子卻一臉慚愧。為了百姓平安,他無數次放棄了與家人的團聚;為了案件盡快偵破,有時父母、妻兒生病住院他都無法陪在身邊。記者了解到,除夕當天,全區公安民警堅守崗位,總體治安狀況良好,未發生重大道路交通、火災、爆炸等治安災害事故,未發生重特大刑事案件。
南寧市青秀區仙葫經濟開發區通福社區轄區內共有18個居住小區,住戶8309戶,常住人口18677人。為全力做好社區服務保障工作,讓轄區群眾過好春節,通福社區主任許愛文積極響應號召,留邕過年。春節前夕,她發動轄區愛心人士、志愿者分批分組走訪慰問轄區多個重點困難家庭、殘疾人等困難家庭,為他們送去慰問金和米、面、油、棉被等生活用品。作為黨員干部,她承擔起社區春節期間的值班工作,投身一線做好春節期間安全排查及疫情防控工作。“媽,等年后疫情穩定了,再回家看望您老人家。”除夕之夜,許愛文給遠在江西74歲的母親打了電話。
去年,許愛文的母親腰椎多處骨折,痊愈后仍然無法正常行走,只能靠眼部有殘疾的弟弟照顧。
北海市西村港跨海大橋項目是自治區層面統籌推進的重大項目。春節期間,該項目28名外地職工響應號召,就地過年搶工期。來自陜西的80后曹斌第一次在外過年,父母得知消息后,也表示理解和支持,從老家寄來了他愛吃的特色小吃,讓就地過年的他也能品嘗到家鄉味道。中鐵二十局集團西村港跨海大橋項目黨支部書記雷建明告訴記者,為了讓奮戰在施工現場的留守職工能夠過個好年,感受到家的氛圍,項目部給職工人手一份年貨,并購置賀年卡讓職工給遠方的家人寫家書,寄去思念和祝福。項目部組織職工一起吃年夜飯,大家暢所欲言,各自談論起一年來的收獲和理想,在其樂融融中度過一個別開生面的除夕之夜。
今年春節,不少臺商臺胞積極響應號召留邕過年。為了讓在邕過年的臺商臺胞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和愛護,2月11日,南寧市臺辦相關領導和工作人員主動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時間,置辦起豐盛的壯鄉年夜飯,來到廣西—東盟經開區、青秀區長塘鎮和西鄉塘區壇洛鎮,為留邕過年的臺商臺胞們送上祝福,與大家共度新春佳節。“這個牛年春節很溫馨!”臺商王金都第一次在南寧過年,南寧市臺辦精心準備的年夜飯,讓他和家人感受到了親人般的溫暖。“我們祖孫三代首次齊聚南寧過年,品嘗到壯鄉特色美食,這是我至今以來過得最為舒心的一個春節。”已在大陸過了24個春節的臺商林贊說。
“爸爸媽媽他們工作忙,已經兩三年沒回來了,我能理解,就是很想他們……”得知父母今年又不能回家過年的消息,今年13歲的鄧彩麗臉上掠過失望,但很快又恢復了平靜。剛上初中一年級的她,所住的賀州市平桂區易地扶貧搬遷點小區內專門開設有“兒童之家”和“學習園地”,配套兒童桌椅、益智玩具、學習工具等設施,讓留守兒童們有娛樂和學習的場所。“受疫情影響,我們策劃的一些春節期間的活動都取消了。”平桂區西灣街道辦宣傳委員黃英告訴記者,盡管如此,他們還是按計劃慰問困難戶,想辦法在線上提供書法、舞蹈等培訓課程;引導務工父母采取電話、視頻等方式與留守兒童進行遠程交流,關心關注子女的生活情況和思想動態,讓孩子切身感受到父母“人在外,愛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