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3月13日電 (記者 李姝徵)在移動互聯時代,如何做好基層治理?在上海嘉定,警方探索社區警務“微治理”,以3千余個微信群,覆蓋40余萬名民眾,守護超大型城市的一方平安。
嘉定區作為上海官方“五大新城”規劃承載地之一,既有商業區、居民區,也有工業區、農村,人口結構復雜,社區治理難度大。一覺醒來孩子走失、小區停車位緊張引發鄰里矛盾、外來務工青年面臨電信詐騙風險……上海嘉定的社區民警面對的安全隱患可謂“五花八門”。
如何破解社區治理難題?上海嘉定公安探索社區警務“微治理”:建立三千余個微信群,覆蓋40余萬名民眾。記者13日從上海嘉定警方獲悉,2020年嘉定區報警類110全年同比下降19.05%,通過微信群及時消除安全隱患近3萬起。
“群主”“群友”溝通快 共同消除安全隱患
“樓道聞到一股煙焦味!”2月20日下午,張女士聞到煙焦味后,將信息發在警民微信群內。社區民警立即回應,安排人員趕到張女士所在樓道查看。初看沒有任何著火跡象,但確實有股濃烈的燒焦味,循味而去懷疑是從某戶人家內傳出。民警通過在群內呼叫、電話聯系,第一時間聯系到在外的房主并順利打開密碼鎖。此時,房內已是濃煙密布,經過現場撲救,很快把火撲滅。原來,房主出門前忘拔充電設備引發火災,還好發現處置及時,避免了火勢蔓延。
在警民微信群中,民警當“群主”,民眾是“群友”,警民溝通更快、更有效。居民反映各類隱患問題,一張照片、一段文字能夠精準反映具體部位、狀態,社區民警、輔警、居委、物業工作人員等,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響應。
于此同時,居民群眾鄰里之間的相互守望,也在群里得到充分體現。2月23日上午,一名“群友”看到一名三四歲的小男孩光著腳在外到處找媽媽,就拍照在群內反映。沒等社區民警到場,熱心鄰居們已精準聯系到家長將孩子帶回。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菊園派出所副所長沈劍表示,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警民微信群的存在也減少了大量因此引發的警情。
“群主”揭露電詐“套路” “群友”:我們不上當
“請問這怎么辦呢?”凌晨,社區民警瞿志海收到了一“群友”發來的截屏記錄:該“群友”身陷“裸聊”詐騙,不法分子正威脅要將他的“裸聊”視頻群發親朋好友,勒索錢財。
“千萬別轉錢!”瞿志海立刻介入,成功阻止一起裸聊被騙案件。“我差一點就轉了,還好我記得有你們在。”擊退騙子后,“群友”發來真摯的感謝。
“群友”王先生收到一條所謂“法人信息到期”的詐騙短信,他心生疑慮,便轉發在警民微信群里。這種針對企業主的新型詐騙方式引起社區民警的注意,民警迅速回應并反饋到分局反詐隊。分局立即編發防范預警,在全區警民微信群中轉發。很快,多名企業主在群眾反饋也收到類似短信,避免了上當受騙。
據嘉定公安分局政治部副主任唐偉斌表示,警務微信群阻斷電信詐騙成效明顯,2020年,嘉定全區電信詐騙接報既遂數同比下降了27.4%。
“群主”建立長效機制 “群友”訴求有回應、有結果
群建起來了,日常維護至關重要。嘉定警方通過將群內防范宣傳、居民參與熱情等要素指標納入評估,讓警民微信群的互動更加活躍起來。通過多策并舉,確保群友咨詢、反映問題不遺不漏得到回應解決。
據警方介紹,對于民眾了解辦案進展、人口戶籍政策、窗口辦事流程、檔案資料調取等問題,嘉定區各派出所發動綜合民警、治安民警作為后盾,確保24小時內有響應、有反饋、有結果。
“葉城警事”是葉城派出所的“公號”,入駐該派出所全部103個微信群。據嘉定葉城派出所所長喬貝介紹,這樣的“公號”,在社區民警、輔警外出培訓或晚上休息時段,承擔托底、補位任務,承擔群內的緊急求助、反詐勸阻、疑難咨詢等職責,確保“群友”訴求件件有回應、事事有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