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專題 > 媒體行 > 2021全國百家重點網絡媒體記者重慶行 > 要聞 > 正文 |
彭水:鄉村振興新征程 乘勢而上再出發 |
2021年05月19日 23:04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編輯:徐世杰 |
|
太原鎮中藥材基地。彭水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19日9時訊(記者 歐武夷)5月7日,市農業農村委幫扶集團鄉村振興工作隊和第一書記來到彭水并第一時間下沉到鄉村開展工作。 “我們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指導、協調和督促實施產業發展計劃和開發項目,做優農業品種品質品牌,加快農業持續發展,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市農業農村委幫扶集團駐善感鄉工作隊隊長任軍說,工作隊入駐后,重點圍繞基礎條件改善、產業布局調整、鄉村文明建設、基層組織建設等開展工作。 發展特色產業 點燃鄉村振興引擎 近日,在彭水縣喬梓鄉金光村蒲公英種植基地里看到一片忙碌景象。一朵朵雪白的“小絨球”傲然挺立,十多名村民正在田間除草。“每年我的收入能上萬!”2組村民謝剛吉說。 “基地種植蒲公英800畝,再過不久又是一片豐收景象!”金光村1組蒲公英種植基地唐龍江說,以前受交通等設施滯后等制約,村里們“土里刨食”,守著碧綠青山卻過著窮日子。
喬梓鄉村民采收蒲公英。彭水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華龍網發 2015年,隨著村里第一條通暢路的建設,唐龍江和村民成立縣旭江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土地入股和土地流轉,吸引123戶農戶加入;2017年,引進蒲公英開展種植,隨后建立蒲公英茶加工廠,延長種植產業鏈條;2019年,加工廠安裝了揉茶一體機全套設備,通過清洗、烘干、包裝生產成茶葉成品。 昔日散落在田間地頭的蒲公英,如今搖身一變成了喬梓鄉特色產業,不僅是蜂糖李樹下一道靚麗風景,更成為老百姓致富增收的新渠道。 其實在彭水,所有的貧困村均有特色產業和集體經濟帶動。僅去年就發放扶貧小額貸款8.8億元,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068家,貧困群眾收入從5312元增至10835元,“產業村長”引領產業扶貧納入全市脫貧攻堅典型經驗庫。 今年,彭水縣政府進一步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方面,將打造一批特色生態農業示范帶、示范片、示范點。豐富鄉村業態,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運用,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和農村電商,促進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
石柳鄉金銀花變成致富花。彭水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華龍網發 據了解,彭水今年將啟動實施“十四五”鄉村產業“321”工程,“3”即發展3個30萬級特色產業:30萬畝紅薯、30萬畝經果林、30萬畝特色種植;“2”即發展2個100萬級保供產業:種植糧食100萬畝、出欄生豬100萬頭;“1”即發展1個1000萬級畜禽產業(包括牛、羊、雞、鴨、鵝、兔等)。協同推進中蜂養殖、生態漁業等地方特色產業,加快推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實現全年農林牧漁總產值65億元以上,全年農業增加值、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9%以上。 建好生態資源 鄉村振興駛向快車道 日前,在新田鎮阿依山大草原,滿山的櫻花迎風綻放,花香四溢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踏游。 “這里櫻花確實很漂亮,也很少見,真是不虛此行。”市民彭海一大早駕車帶上家人來到了阿依山賞櫻花,一路上大片的野櫻桃花與3000多畝“木本海棠”、“雞爪槭”、“紅葉石楠”和喬木“櫻花”相映成趣令人目不暇接,大家紛紛掏出手機記錄這美景。不僅如此,在阿依山,清明菜、蕨菜、羊肚菌也進入了生長旺季,不少市民在賞花的同時也體驗了一把采摘的樂趣。
鄉村農家。彭水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華龍網發 大自然的饋贈,讓彭水擁有了得天獨厚的鄉村生態旅游資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生態為橋梁,發展鄉村旅游,讓彭水的鄉村振興走上快車道。 彭水連續兩年成功入選“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為重慶市連續兩年唯一入選區縣。鞍子鎮羅家坨村入選重慶首批歷史文化名村名錄,鞍子鎮干田村、萬足鎮廖家村、棣棠鄉黃泥村3個村落入選國家級傳統村落。創建大美鄉村示范片3個、美麗宜居村莊6個、綠色示范村莊20個、國家森林村莊9個。 旅游,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媒介。能夠帶動城市消費和城市人口進入農村,優化鄉村產業和人口收入結構,構建旅游引導的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在發展鄉村旅游方面,彭水正在大力創新鄉村文旅業態。
村民在大埡鄉唐家壩休閑廣場散步。彭水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華龍網發 彭水以特色主題化開發鄉村旅游產品,圍繞“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延伸主題文創商品、主題鄉村景觀、主題農特產品、主題研學產品等;培育布局一批鄉村鄉趣特色住宿設施,高品質休閑山莊別院、原生態度假木屋、主題化旅居驛站、社區性聚落客棧、散居式民宿院落、自駕型帳篷營地、集裝箱青年旅舍等留宿類別,提檔現有民宿、農家樂等,滿足不同游客需求;指導有條件鄉鎮因地制宜規劃建設類型多樣的休閑農業景觀,推出一批休閑體驗農業“打卡地”;引導和支持返鄉農民工、大學畢業生、專業技術人員等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實現自主創業,培育一批鄉村旅游致富帶頭人,建設一批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建成一批文化藝術旅游創業就業鄉村。 同時,加大力度培育鄉村文旅精品。支持特色小鎮差異化發展,積極打造一批生態旅游型、文化休閑型、特色產業型、邊界貿易型文旅融合小鎮;大力發展設施農業、休閑農業、觀光農業,推出一批鄉村旅游示范基地和精品線路;扎實推進善感周家寨、潤溪櫻桃井、諸佛廟池等鄉村振興試點示范建設;依托“嬌阿依”“木蠟莊儺戲”等文化遺產,推出一批鄉風濃郁的非遺文化演藝精品;實施鄉村旅游“后備箱”工程,包裝出“龍須晶絲苕粉”“苗妹香香”“苗鄉脆李”等農特商品。 堅持人才引領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幺妹兒,空了來我家坐坐,我新摘了一些老蔭茶,家里的土雞和臘肉等著你來拍照。”“好,我這就過來。” 最近,大埡鄉龍龜村本土人才李姍娜依然忙碌著。每天,她都忙著走村入戶為鄉親們拍土貨照片,上傳網絡,收購土貨,進行線上銷售。
李姍娜上門收購農產品。彭水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華龍網發 2015年,李姍娜辭去烏江畫廊景區工作后回到家鄉,成為村里的后備干部。剛到崗時,村里的工作瑣碎而忙碌,還要幫助村民處理各種問題,離鄉多年,又無基層工作經驗的李姍娜覺得有勁使不出。“小李,不要著急,有我們在。”看著滿臉愁云的李姍娜,村黨支部負責人決定幫幫她。 每次走村入戶時,黨員干部都叫上李姍娜,帶著她一家一戶地認人,了解村情民情。遇到難以調解的村民糾紛,有經驗的干部更是言傳身教,幫助她盡快掌握處理糾紛的工作方法。黨員干部們的幫助,讓李姍娜對工作越發得心應手。 “我也想為村里產業發展盡一份力。”李姍娜說。 很快,機會來了。彭水農村電商開展得如火如荼,村里也想搭上這股“東風”,發展電商。 “小李在景區做過導游、銷售,這項工作正好能發揮她的特長。”村黨支部建議。 李姍娜欣然接下了幫助村里發展電商的任務:挨家挨戶到村民家收購農產品,再把它們拍照放到網店、朋友圈;在村黨支部的支持下參加彭水電商帶頭人培訓,學會為村民的產品做包裝、做宣傳…… “有時一天就能賣幾百單農產品,2020年的銷售額更是達240多萬元。”李姍娜興奮地說。 如今,李姍娜不僅是龍龜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彭水縣的電商達人,還被推選為龍龜村支委委員、綜合專干。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李姍娜的成長,只是彭水數千名本地農業人才成長的縮影。3月29日,德勤中國攜手重慶彭水,正式啟動為期三年的鄉村人才振興戰略合作。 據了解,德勤中國作為全球領先的專業服務機構,將發揮其在專業資源、社會網絡和國際視野等方面的優勢,投入價值人民幣1000萬元的智力支持、專業服務和資金支持,通過公益項目、技能培訓、規劃咨詢和專家支持等多種途徑與彭水合力開展鄉村人才培養,打造鄉村人才振興基地,支持當地10000名鄉村人才發展,助力彭水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