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滾動新聞 > 正文 |
甘肅肅北草原蒙古族女醫生20余載行醫贏美譽 |
2021年06月26日 21:48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王飛 |
|
圖為甘肅酒泉市肅北縣蒙古族女醫生斯琴(左)接診患者。(資料圖)肅北縣委宣傳部供圖 中新網蘭州6月26日電 (馮志軍 朱蕊)從背著藥箱騎馬輾轉于茫茫草原深處,為農牧民問診把脈;到帶頭在蒙醫藥研發、制劑發展、藥品包裝等方面不斷取得突破。今年48歲的蒙古族女醫生斯琴歷經20多年的苦心鉆研,不僅圓了自己的醫學夢,并贏得了當地“塞恩,額木琪”(蒙古語意為“好醫生”)的美譽。 現任甘肅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蒙醫醫院院長的斯琴,出生于當地一個普通的牧民家庭。1995年,在經過五年大學學習后,斯琴返回家鄉,邁入醫療事業。剛參加工作的她被分配至偏遠鄉鎮,雖飽含熱情但也欠缺經驗。
圖為甘肅酒泉市肅北縣蒙古族女醫生斯琴(右)詢問患者情況。(資料圖)肅北縣委宣傳部供圖 “有一次,一個叫巴德瑪德的牧民肚子疼得厲害,但初來乍到的我一時診斷不出病癥,急得出了一頭汗。”斯琴向中新網記者回憶道,一時被疼痛折磨的巴德瑪德似乎看出了她的為難,便摸著她的頭說:“孩子,放心治吧,哪有剛生下來就會跑的馬駒。” 牧民的這句話,給了斯琴日后工作莫大的信心和動力。騎馬下牧區,從馬背上摔下來繼續走,背著藥箱送醫送藥,幫牧戶剪羊毛、接羔育羔……從那以后,不論山大溝深,道路是否暢通,不論醫療條件如何艱苦,爭取資金多么艱難,她直言都不再懼怕。
圖為蒙古族女醫生斯琴(前)在蒙醫藥房配制蒙醫藥。(資料圖)肅北縣委宣傳部供圖 在鄉里工作幾年后,肅北縣成立蒙醫醫院,善于鉆研傳統蒙醫的斯琴被調回了縣城。“救治病人是我的最大責任,患者康復是我的最大快樂。”斯琴說,為了病人的健康幸福,只要有1%的希望,也要做100%的努力。為了這個信念,她從來沒有完整的節假日,只要病人需要,她都隨叫隨到。 為了傳承發揚針灸、按摩、藥浴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從而更好地為農牧民服務,斯琴從未放棄對傳統特色醫療技術的研究傳承和推廣,她虛心向民間老蒙醫請教學習,收集民間偏方,采集中草標本達110種,不斷探索研究。基于其保護推廣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承者,2020年她成功申報“蒙醫醫藥市級傳承人”。 斯琴深受患者的歡迎和信賴。在救死扶傷的過程中,她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并在蒙醫診斷和治療等方面,探索出獨特的治療方法和顯著的治療效果,其相關論文多次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上進行交流,受到省內外同行的重視。2017年,她榮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 “我的工作是為病人解除痛苦,我的天職是救死扶傷,我要為我的每一位病人精心治療,讓他們得以康復,看到生活的希望。”斯琴表示,蒙醫將是她一輩子的職業,退休了也會繼續研究。除了自己潛心研究外,她還會帶領一批年輕人勤學醫術,不斷取得創新式傳承。(完)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