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滾動新聞 > 正文 |
多個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我國首套噸級氫液化系統研制成功 |
2021年09月20日 23:17 來源:央視網 編輯:潘曉明 |
|
央視網消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發動機主要采用液氫、液氧和煤油作為燃料。近日,我國自主研制的首套產量達到噸級的氫液化系統調試成功,并實現了連續穩定生產。這意味著今后我國的運載火箭將可以使用國產液氫作為燃料。
此次系統調試過程中,我國自主研制的氫液化系統按計劃順利完成開車、生產及自動停機復溫程序,累計連續穩定生產35小時,產出液氫35.55立方米。設計液氫產能為每天1.7噸,調試過程中實測滿負荷工況產量為每天2.3噸,達到預期目標。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101所所長 王成剛:這套系統解決了透平膨脹機、壓縮機、正能量轉化器、控制系統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實現了90%以上國產化。
目前我國的長征五號、長征七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發動機都采用了液氫液氧作為燃料。這套日產量達到噸級的氫液化系統調試成功,能夠有效支撐我國高密度的發射任務需求。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101所所長 王成剛:既實現了自主可控,也對航天系統氫氧發動機研制起到重要的支撐,這也會助力我國氫能產業、氫的儲運以及長距離的運輸,具有重要的支撐的作用。 突破多項關鍵技術 實現液氫完全國產 近些年,隨著我國航天高密度發射任務的持續發展,火箭發動機對于液氫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而此次我國首套噸級氫液化系統研制成功,不僅能夠滿足我國航天發射任務的需求,在提供清潔能源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氫氣是一種無色無味氣體,但要轉化成液態,需要經過多個復雜的環節。其中一個就是要降溫,液態氫的溫度是-253℃,這樣一來對于存儲液態氫的材料就提出了耐低溫的要求。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101所 氫能業務首席專家 劉玉濤:我們必須有絕熱,如果我們不絕熱的話,它就全都氣化了,等于工作白做了,還要防輻射,還有盡量減少固體的導熱,維持-253℃的系統,還是比較復雜的。
在此之前,我國航天領域所使用的液氫大多數由國外設備生產。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研發和攻關,我國在多個關鍵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從而實現了液氫完全國產。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101所 氫能業務首席專家 劉玉濤:它是一個噸級的大型設備,作為工業裝置,這是國內的首次,填補了這個空白。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