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經濟 · 生活 > 鄉村 > 正文 |
霜降|霜氣橫秋夜生寒 |
2025年10月23日 06:59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作者:廣西氣象服務中心 謝海云 黃石健 編輯:曹麗媛 |
|
霜降。圖源:大作網 當北方大地漸次銀霜鋪地,地處華南的八桂大地正迎來一年中最為舒爽的時期。 此時夏季風撤離、水汽減少,帶有夏季特征的暴雨、高溫、臺風等災害性天氣陸續退出天氣舞臺,而帶有冬季特征的寒潮、雨雪等尚未全面登場,天氣相對平穩。雖然有時候冷空氣南下遇上暖濕氣流,也會制造“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蕭瑟景致,但總體上來說,空氣干燥,云量稀少,天高云淡的晴爽天氣居多。據常年10月下旬氣候數據統計,桂北平均氣溫16℃—18.7℃、沿海三市22.3℃左右,其余地區介于20℃—22℃之間,空氣相對濕度維持在50%—80%,與人體體感最舒適的天氣標準非常契合。白天晴空朗朗時氣溫升至28℃左右, 夜幕降臨后因云層稀少、熱量散失快,氣溫下降, 晝夜溫差可達十幾攝氏度。不過,此時的氣溫還低不到能見“霜”的程度。 氣象上,把每年秋季首次發生的霜凍稱為“初霜凍”。當夜間氣溫降至0℃以下,空氣中的水汽會在冰冷的地面和草木物體表面凝華形成白色冰晶, 這就是霜。霜降節氣到來之際,我國東北、西北大部以及青藏高原等地通常已經入冬,初霜凍早已報到;真正在霜降節氣期間迎來初霜凍的區域,主要集中在黃河中下游一帶。廣西除了局地高寒山區10月中旬可見初霜,其余大部地區得等到12月至1月上旬。 古詩有云“月落烏啼霜滿天”,似乎霜像雨一樣是從天而降,其實并非如此,它和“露”的形成機理一樣,都是“由地而發”,是地面的水汽遇冷凝結而成。在有霜的早晨你若細細觀察,就會看到晶瑩的霜花在草葉的正面背面、上方下方都有出現。廣西霜降難見霜,正是因大部地區近地表溫度遠在0℃以上,僅能形成液態露珠。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霜降時節秋景正盛。溫度降低、日照變短,樹葉不再制造新的葉綠素,占主導地位的綠色逐漸褪去,其他色素主導的顏色就顯露出來。胡蘿卜素和葉黃素占上風,葉片便披上黃金甲;花青素上位,葉子就會由綠轉紅。霜色愈濃,秋色愈絢爛。然而這場盛大的秋景通常不會持續太久,隨著氣溫下降和水分減少,葉子會逐漸枯萎脫落。“黃葉舞秋風”的凄美浪漫,其實是樹木減少水分蒸騰、儲存養分安穩過冬的“斷尾求生”。 都說霜打的果蔬分外甜,是因為晝夜溫差增大,植物白天光合作用制造的糖分多,晚上消耗少,能積累下更多糖分。氣溫降低還觸發植物啟動自救方案,把體內的淀粉分解成可溶性的葡萄糖和果糖,這些“防凍甜水”降低了細胞液的冰點,使細胞不容易被凍壞,算是植物越冬生存策略被人類味蕾感知的意外收獲。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