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經濟 · 生活 > 鄉村 > 正文 |
霜降|風卷清云盡 空天萬里霜 |
2025年10月23日 06:59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作者:二十四節氣保護傳承聯盟理事 衛麗 編輯:曹麗媛 |
|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霜降,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可見,古人認為霜由露水凝結而成,而且露和霜也像雨一樣,皆從天而降,因名為“霜降”。早在西周春秋時期的《詩經·七月》就有“九月肅霜”的記載,《禮記·月令》亦云:“季秋之月,霜始降。”今天也有“霜降見霜”的農諺。當然,現代人已經知道霜是水汽遇冷到達霜點時在地面或植物表面上凝華而成的白色冰晶,且是貼近地面的空氣冷卻所致,并非從天上降下。總之,作為節氣的“霜降”意在表示天氣變冷、晝夜溫差變大,在霜降后的秋、冬、春三季寒冷、晴朗且無風的清晨往往能看見霜。
霜降。大作網供圖 《說文解字》云:“霜,喪也;成物者。”清人段玉裁解釋道:“霜降而收縮萬物……白露凝戾為霜,然后歲事成。”可見,霜降有相反相成的兩層含義:霜既能收縮、肅殺萬物;同時,霜的到來又促使萬物成熟結果,這便是“成物”。首先,就霜的“喪物”層面而言,俗語云“霜降殺百草”,被嚴霜打過的植物沒有了生機。因此,霜降第二候為“草木黃落”,反應了霜以及深秋的凌冽寒氣使萬物凋零。據現代科學,危害植物的并非霜,而是霜凍。霜凍是一種常見的農業氣象災害,是氣溫劇降引起植物組織細胞水分結冰,導致生理干旱,進而造成植物死亡的現象。另一方面,民間又有“霜降見霜,米谷滿倉”“霜降不打霜,來年必有荒”之說,反應了人們對霜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的認知。現代農業氣象學將一年中沒有霜出現的時期稱為無霜期,無霜期的長短決定了農作物的生長期,這與古人的認識不謀而合。此外,一般意義上的霜,對某些植物的作用反而是有利的,有些經霜的蔬菜吃起來味道更加甘甜鮮美,如菠菜、白菜、柑橘、葡萄等;有些樹葉經霜后色彩更加鮮艷,如楓葉、銀杏葉等。總之,霜降節氣所包含的雙重含義,體現了生死相依、 存亡與共的辯證統一關系。 霜降時節是由秋向冬的過渡時期,萬物皆以收斂閉藏為務。在自然界,財狼捕獲獵物準備過冬,草木葉落以歸根,蟄蟲低頭藏伏,不食不動,準備冬眠。在古代社會,“霜始降,則百工休”。霜降后,不僅南北方的秋收秋種等農業活動接近尾聲,寒冷的天氣還導致百工休工。同時,軍隊行伍也要舉行“霜降祭”。明代各地府縣的武官與士兵在霜降當日全副武裝,舉行收兵儀式,謂之“打霜降”,以期祓除不祥,天下太平。 (作者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二十四節氣保護傳承聯盟理事)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