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經濟 · 生活 > 鄉村 > 正文 |
霜降|霜降溫養防燥寒 |
2025年10月23日 06:59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葉焱焱 實習生 韋柳娟 編輯:曹麗媛 |
|
“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霜降時節,自然界的陽氣由收轉為藏,人體的生理活動也順應這個變化。記者采訪了國醫大師、廣西中醫藥大學教授黃瑾明,向我們介紹如何在此節氣御寒保暖,滋陰防燥,為“冬藏”打下堅實基礎。 飲食上,講究“平補滋陰,培土生金”。秋燥傷陰易致口干咽痛,宜食梨、銀耳、百合等溫潤之物,冰糖燉雪梨便是經典潤肺食療方。健脾養肺需增甘少酸,宜食小米、南瓜、紅棗等甘味食材。民間“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提示此時可適當補腎,板栗、核桃、黑芝麻等食材易被吸收貯藏,其中板栗更是霜降“明星食物”,能健脾補腎。另外,需忌食生冷寒涼與辛辣爆炒之物,以免傷脾損陽。 起居間,應遵循“避寒就溫,早臥早起”。“寒從腳起”,足部保暖至關重要,重點護住膝蓋等易受寒關節,防范“老寒腿”。睡眠需早臥以安神,早起以舒肺,切不可熬夜耗傷陰血;霜降是“秋凍”終點,需及時添衣。 運動時,注重“動靜相宜,莫傷陽氣”。秋季主“收”,運動宜溫和,避免大汗,以全身微熱、微微汗出為佳。最佳運動時段為上午9—11時,運動前需充分熱身,運動后及時換汗濕衣物,嚴防受風著涼。 情志上,追求“安寧內斂,摒除悲秋”。秋風蕭瑟易引人憂郁,而“悲憂傷肺”,故需多曬太陽溫通陽氣、改善情緒;可培養聽舒緩音樂、練書法、蒔花弄草等雅趣,轉移注意力;也可多與親友交流,或漫步郊外,借秋景開闊心胸,排解郁結。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