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經濟 · 生活 > 鄉村 > 正文 |
霜降 | 柿業開新圖 |
2025年10月23日 06:59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楊靈燁 通訊員 陳欽榮 吳思思 吳濤 編輯:曹麗媛 |
|
霜降染枝頭,紅柿掛白霜,這是秋冬之交最甜的信號。視頻制作:通訊員 吳思思 霜降時節,在全國最大的柿餅加工和交易集散地——廣西平樂縣,連片的柿紅在山水間鋪展,風過處“柿海”涌浪,美得熱烈又鮮活。這抹動人的紅,不僅繪就秋日勝景,更訴說著當地柿子產業從被動依賴自然到主動馳騁市場的振興傳奇。
平樂人家,柿餅晾曬。熊平 攝 晨光熹微,沙子鎮永強果業柿餅交易市場已人頭攢動。7時整,開市吆喝聲起,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便涌向攤位。 “從2001年起,每年都來這兒!”來自沈陽的批發大戶徐江,嗓音里帶著東北人的直率與熱情,“這兒貨好,人實在!”選好貨后,8時許冷鏈車便滿載而歸。穿越千山萬水,10天左右,這份來自平樂的甜蜜便能送達沈陽消費者手中。年采購量上千噸,平樂,早已成了他心中的“第二個家”。 柿餅交易進行時。楊靈燁 攝 平樂以柿為媒,讓南北情誼更加深厚,“老鐵老表一家親”在此刻愈發溫馨。 “這是全國最大的柿餅交易市場,但我們不只做交易平臺。”桂林裕康達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銀樂,站在市場入口,目光卻穿越人群,望向遠方。企業正積極向深加工領域轉型,生產線設備采購完畢,即將量產。“冷凍庫擴容了,11月起,3條深加工生產線將陸續啟動——廣式糕點、柿子太妃糖、柿子奶茶,讓甜蜜更多樣。” 轉型的底氣,源于堅實的電力后盾。“電是基礎,10月初,南方電網廣西新電力集團平樂供電局給我們升級安裝了一臺1600千伏安的新變壓器,容量翻了5倍多。”劉銀樂的話語中透露出對未來的堅定信心。與此同時,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也正在加快110千伏昭州變電站等電網工程建設,為平樂柿業智能化、數字化轉型注入強勁動力。
平樂供電局服務人員上門服務柿農,柿農分享豐收喜悅。吳濤 攝 晨光中,柿餅交易的喧囂漸漸平息,而各地的加工生產線卻奏響了新的奮進樂章。廣西柿界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基地里,AI智能系統如交響樂的總指揮,引領著圓柿從入籃、掃描、清洗到碼放、運輸、烘烤的全過程。 柿餅智能運輸機器。楊靈燁 攝 “我們用AI技術模擬晝夜高溫差的自然環境,數字算法下,溫度、時間掐著點,糖分凝得剛剛好。”該公司總經理韋韜指著智能化烤房介紹。全流程智能體系的高效運轉,讓柿子鮮果變身冰柿、柿片等暢銷產品。 如果說,技術創新是平樂柿子產業“智造”的“硬骨架”,產品研發與標準構建則是滋養產業活力的“軟實力”。 2015年,桂林國農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徐紹宣,在漫山柿林間錨定產業方向,創立“樂柿”品牌。他帶領團隊歷經8年攻堅,2023年首個68%黃金水糖比的“冰柿”橫空出世,2024年“樂柿黃金柿”再續傳奇,產值超600萬元。
“樂柿”生產車間。謝振國 供圖 如今,110個智能烤房支撐“樂柿”夯實全國柿子類產品最大加工能力,產品出口歐美、東南亞,更帶動周邊10個村集體分紅。 “企業還將持續研發,打造產業溯源平臺和柿子會客廳,講好平樂柿子產業創新發展新故事。”徐紹宣說。
“樂柿”全景廠區。謝振國 供圖 今年,平樂縣柿子種植面積18萬畝,產量預計62萬噸。目前,全縣從事柿子產品加工生產企業242家,全產業鏈產值超60億元,輻射解決了周邊近15萬人的就業問題,拉動了本地電力、通訊、運輸、財稅等各行業收入的增長,柿子產業已成為平樂縣的支柱產業之一。 從清晨繁忙的交易市場,到智能化的加工車間,再到村民溫暖的笑臉,平樂的這抹鮮亮柿紅,正以科技、電力與創新為筆,精心描繪著新時代的柿業宏圖,書寫著屬于平樂的豐收傳奇。
2025年10月23日《廣西日報》10—11版“二十四節氣·尋味廣西|霜降”版面截圖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