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經濟 · 生活 > 鄉村 > 正文 |
霜降|秋在萬山深處紅 |
2025年10月23日 06:59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周映 平樂融媒記者 隋雋麗 謝振國 編輯:曹麗媛 |
|
霜降。 視頻拍攝、制作: 楊靈燁 “林楓欲老柿將熟,秋在萬山深處紅。”當太陽行至黃經210度,天地間的清露凝為銀霜,節氣便從“寒露”悄然滑向“霜降”。 自“露”而“霜”,秋意愈發濃烈,而最動人心魄的,便是那柿子紅了的山野——一樹樹、一坡坡的柿果,紅得熾烈,黃得燦爛,在明艷秋陽的照耀下,像燃燒的紅霞。 霜降前后,平樂的農村便沉浸在豐收的歡騰里。小貨車、拖拉機載著期盼駛向果園,人們將累累碩果滿載而歸。家家戶戶的曬坪與樓頂,便鋪開一片絢爛的豐收圖景——那金紅的柿餅在陽光下靜靜醞釀甜蜜,也把沉甸甸的喜悅與希望,烙進每位農人的心田。
平樂縣橋亭鄉大塘口村,漫山金紅是秋光。黃俊霖 攝 平樂縣,位于廣西東北部,桂林市東南部,古稱昭州。三國吳甘露元年建縣,距今已近1800年。據《平樂縣志》記載,這里的柿子種植史跨越千年,主栽的華南水柿被當地人親切稱為“柿花(果)”。 自清以降,栽柿、食柿便深深融入平樂人的生活脈絡,成為代代相傳的味覺記憶。《平樂縣志·民國二十九年版點校本》中早有記載:“本邑柚、李、柿、山楂、黃皮、紅瓜子出產甚多,柿制成餅,名曰柿餅,又名柿子。可做干糧。”至《平樂農業志·1991年版》,柿子已被列為傳統名優特產;據《平樂縣志·1995年版》記載:柿餅為平樂的傳統名優特產,因其外形美觀,個大而圓,宛如中秋之月,故有“柿子”之稱。平樂所產柿餅,品質透明細膩,霜白味甜,彈軟里藏著溫潤,兼具潤肺健脾之效,曾是嬰兒的保育佳品、旅途的隨身干糧、走親訪友的珍貴伴手禮。 如今,這片被譽為“月柿之鄉”的土地,已是中國柿子產業的重要坐標——平樂縣是我國最重要的柿子產區之一,也是我國最大的柿餅加工和交易集散地。千年技藝在此傳承不息,柿林漫山遍野,年產鮮果、柿餅數十萬噸。建有烘房3500座,22萬立方米倉儲空間與15萬立方米冷庫靜候豐收。 加工企業各展其能,研發出柿餅、吊柿、冰柿、柿子醬、柿子醋、柿子酵素等十余種衍生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各國,每年12億元的出口額,是世界對這份甜的認可。
霞光輝映柿林紅(平樂縣二塘鎮新華村)侯德明 攝 平樂的柿子,果型優美、個大皮薄,咬一口甜汁滿溢,平樂甜柿在全國第二屆“太秋”甜柿評鑒中勇奪金獎,更早在1993年便斬獲泰國曼谷國際展覽會銀獎。更難得的是,祖輩傳下的平樂柿餅制作技藝,被評為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九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每一個柿餅上,都印著平樂人的匠心。 這里擁有“柿外桃源”“柿海波濤”“盛柿大塘”等一批自治區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與田園綜合體,更把柿林變成了風景,讓豐收的喜悅能看、能嘗、能感。而“廣西綠色食品水果示范基地縣”“首屆全國安全優質農產品十大生產基地”“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安全示范區”等一串稱號,是平樂給柿子的底氣,也是給消費者的安心。 2023年10月,“平樂柿餅”已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平樂柿餅”“平樂冰柿”入選2024年第二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團體標準《平樂冰柿》于2024年10月6日正式實施,目前平樂縣已有7家大中型冰柿生產企業,通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夯實柿子產品質量安全基礎。 平樂縣委、縣政府正匯聚資源傾力打造百億級柿餅產業。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借平臺渠道之“舟船之力”,讓平樂柿餅載著桂北的秋陽與匠心,揚帆出海,風行天下。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