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首頁要聞 > 正文 |
權威解讀“十五五”,這場發布會釋放重要信息 |
2025年10月24日 16:28 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 編輯:朱慧琳 |
|
今天(24日),中共中央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發布會介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最重要的成果,是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十五五”時期,中國怎么干?這場發布會釋放重要信息。
△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權,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辦主任韓文秀,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鄭柵潔,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陰和俊,商務部黨組書記、部長王文濤,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雷海潮出席新聞發布會。 《建議》分為三大板塊 《建議》共15個部分、61條,分為三大板塊。 第一板塊是總論,主要闡述“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抓好“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和總體要求。 第二板塊為分論,分領域部署“十五五”時期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 第三板塊主要部署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等任務。 全會召開期間,與會同志對《建議》討論熱烈,給予高度評價。普遍認為,《建議》是我們黨歷史上又一個重要綱領性文獻,指導方針科學精準,發展目標清晰明確,任務舉措求真務實,是乘勢而上、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又一次總動員、總部署,必將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關于“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建議》提出“五個以”“兩個推動”“一個確保”的要求。
“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總體判斷 《建議》指出,大國關系牽動國際形勢,國際形勢演變深刻影響國內發展,我國發展處于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 從國際看,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我國具備主動運籌國際空間、塑造外部環境的諸多有利因素。世界變亂交織、動蕩加劇,大國博弈更加復雜激烈,外部環境的不確定、不穩定性上升,風險挑戰增多。但危中有機、危可轉機,我們要發揚歷史主動精神克難關、戰風險、迎挑戰,確保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從國內看,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 “十五五”時期,既要乘勢而上,又要迎難而上,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整產業體系優勢、豐富人才資源優勢,把各方面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效能。 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專門介紹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農業農村現代化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全局和成色,是需要優先補上的最大短板。《建議》強調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堅持產量產能、生產生態、增產增收一起抓,統籌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做好耕地保護和農業科技創新兩篇文章,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端牢端穩。
健全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支持、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強化價格、補貼、保險等政策支持,持續增加農民收入,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分類有序、片區化推進鄉村振興,以釘釘子精神解決好農村改廁、垃圾圍村等問題,逐步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推動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創造鄉村優質生活空間。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中國經濟靠實體經濟起家,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 《建議》明確把“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擺在戰略任務的第一條,部署四方面重點任務,可以從“固本升級、創新育新、擴容提質、強基增效”4個方面把握。
傳統產業是當前我國產業體系的“基本盤”,增加值在制造業中占比80%左右。 《建議》提出推動重點產業提質升級,鞏固提升化工、機械、造船等行業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等舉措,初步估計未來5年會新增10萬億元左右的市場空間,釋放出巨大的發展動能和民生紅利。
《建議》提出打造新興支柱產業,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這將催生出數個萬億級甚至更大規模的市場;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推動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氫能和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這些產業蓄勢發力,未來10年新增規模相當于再造一個中國高技術產業,為我國經濟大盤、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我國服務業仍有巨大的擴容和提質空間。《建議》提出實施服務業擴能提質行動,提高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融合發展水平等舉措,將加快促進經濟生態重塑優化、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打開經濟增長新空間,這又是一個巨大的新市場。
我國已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港口、郵政快遞、電力、寬帶等基礎設施網絡。 《建議》提出加強基礎設施統籌規劃,適度超前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完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等舉措,將更好地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協同融合、安全高效發展,發揮更強支撐保障作用。
建設強大國內市場 大國經濟都是內需為主導,市場是當今世界最稀缺的資源,強大國內市場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依托。 《建議》提出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部署了三方面重點任務,要把握好“拓展增量、提升效益、暢通循環”三個關鍵。
我國擴大內需既有空間,又有潛力。《建議》提出堅持惠民生和促消費、投資于物和投資于人緊密結合,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擴大服務消費,推動商品消費擴容升級;保持投資合理增長,高質量推進“兩重”項目建設,實施一批重大標志性工程,完善民營企業參與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等舉措,這將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向上向好。
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年度規模已達到50萬億元,但惠民生、補短板、育動能等任務還很重,必須把“錢”特別是政府資金更好地用在發展緊要處,花在群眾生活上。 對此,《建議》提出優化政府投資結構,提高民生類政府投資比重,統籌用好各類政府投資,加強政府投資全過程管理等舉措,將更好地發揮政府投資的撬動作用,不斷增進投資的綜合效益。
我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事項已從過去的328項減到目前的106項,4200多件阻礙要素流動的政策舉措得到清理,但還有不少堵點和卡點。 對此,《建議》提出統一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規范地方政府經濟促進行為,統一市場監管執法,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等舉措,將更加有力有效地破除各種市場障礙,充分釋放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紅利。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深入實施區域發展戰略,“十五五”時期要一以貫之抓好落實,《建議》部署五方面重點任務。
《建議》明確推動東、中、西部和東北四大板塊,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三大動力源,長江、黃河兩條綠色發展帶取得新的突破;推動跨區域跨流域大通道等“硬聯通”設施建設,健全區域間規劃統籌、產業協作、利益共享等“軟協同”機制等舉措。 關于優化國土空間格局,《建議》提出強化主體功能區戰略實施,推動戰略性產業、能源資源基地等布局優化等舉措。
《建議》提出深入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科學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大力實施城市更新等舉措,這將有力促進投資和消費良性循環,蘊含巨大內需空間。“十五五”時期預計將建設改造地下管網超過70萬公里,新增投資需求超過5萬億元。
我國海洋經濟總量已突破10萬億元。《建議》提出加強海洋開發利用保護,加強重點海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堅定維護海洋權益和安全等舉措,這將進一步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海洋強國建設。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面向未來五年,《建議》從四方面作出部署。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作了專章部署,釋放了中國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強烈信號。關于“十五五”時期開放工作,《建議》從四方面作了重要部署。
我們的開放兼顧中國之需與世界之盼,要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以服務業為重點,擴大市場準入和開放領域。圍繞擴大經貿“朋友圈”,加快推進區域和雙邊貿易投資協定進程,擴大高標準自貿區網絡。聚焦打造開放高地,搞好各類開放試點試驗。
《建議》對貿易強國的三大支柱——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都有部署——
同時要推動進出口平衡發展,加大力度擴大進口,既滿足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也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我們要擦亮“投資中國”品牌,塑造吸引外資新優勢,落實好“準入又準營”,營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有效實施對外投資管理,健全海外綜合服務體系,引導產供鏈合理有序跨境布局。我們既看GDP也看GNI(國民總收入),既重視“中國經濟”也重視“中國人經濟”。
我們要加強與共建國家戰略對接,統籌推進重大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深化貿易、投資、產業、人文務實合作,拓展綠色、數字和人工智能等領域合作。
衛生健康和人口發展 《建議》立足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對衛生健康和人口發展方面作出進一步謀劃和部署。
《建議》明確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健全健康促進的政策制度體系,提升愛國衛生運動的成效,提高人均預期壽命和人民健康水平。 《建議》明確強化公共衛生能力,防控重大傳染病。積極做好慢性病的綜合防控。全方位提升急診急救、血液保障和應急能力。加強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的服務工作。 《建議》明確,健全醫療、醫保和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機制,促進分級診療。推進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優化藥品集中采購,醫保支付和結余資金的使用政策。以公益性為導向,深化公立醫院編制、服務價格、薪酬制度、綜合監管改革,加強縣區和基層醫療機構的運行保障。優化醫療機構的功能定位和布局,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促進中西醫結合。支持創新藥和醫療器械的發展。
《建議》明確倡導積極的婚育觀,優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勵政策,發揮育兒補貼、個稅抵扣等政策的綜合作用,深入開展托育服務補助示范試點,發展普惠托育和托幼一體化服務,有效降低家庭的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完善落實生育保險和生育休假制度。加強婦女和兒童的健康服務。 推動老有所養。健全養老事業和產業協同發展的政策機制。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發展醫養結合服務。推行長期護理保險,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護體系,擴大康復護理和安寧療護的服務供給。 推動老有所為。穩妥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優化就業、社保等方面的年齡限制政策,積極開發老年人力資源,發展銀發經濟。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建議》圍繞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作出了一系列戰略部署。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