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開發銀行廣西區分行黨委書記、行長 白映福 “發揮開發性金融優勢,擔當富民強桂不可替代的金融主力。”
國家開發銀行廣西區分行黨委書記、行長 白映福 “發揮開發性金融優勢,擔當富民強桂不可替代的金融主力。”
譜寫新篇章 助力“廣西夢”
——廣西銀行業情系廣西助推地方經濟發展
■ 廣西銀監局黨委書記、局長 曾向陽
一、相知相伴
廣西銀行業與地方經濟共成長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七大召開后,廣西銀行業牢牢堅持服務廣西經濟發展、服務實體經濟的理念,深化改革,加快創新,著力強化自身經營管理,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全力支持廣西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和諧共進,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銀行業組織體系不斷完善。十七大以來,廣西共引入或新設銀行業金融機構48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陸續進駐,外資銀行機構從無到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蓬勃發展,非銀行法人機構設立實現零的突破。城鄉網點布局進一步優化,在全國首批實現農村金融服務全覆蓋。截至2012年末,全區共有銀行業金融機構14大類,機構網點5657個,比2007年末增加了375個,多元化、多層次的健全的銀行組織體系基本建成。
(二)對經濟支持力度持續加大。2012年末,廣西銀行業本外幣資產總額2.15萬億元,存款余額1.60萬億元,貸款余額1.24萬億元,近5年新增貸款額超過改革開放30年貸款增量總和,新增存貸比為81.14%,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2.43個百分點。廣西銀行業增加值對GDP的貢獻度由2007年的1.97%提升到2012年的4.30%,累計上繳利稅277.69億元,已成為廣西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支柱產業。
(三)改革轉型步伐明顯加快。近年來,廣西政策性銀行、大型銀行、郵儲銀行分支機構改革和資產管理公司轉型取得階段性成效,地方法人銀行機構經營面貌煥然一新,各項監管指標逐步靠近國際良好標準。廣西銀行業對外開放步伐也明顯加快,先后與越南、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國家銀行建立了包括邊貿結算合作在內的良好合作關系,并通過境外外匯貸款業務支持東盟國家重點領域項目建設,開始以國際化的視野參與全球金融服務的競爭,邁出了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歷史性跨越。
(四)風險管控能力全面提高。廣西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結構和投向不斷優化,風險抵補能力持續提高,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連年保持“雙降”良好態勢。近5年,廣西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減少65%,不良貸款率從9.65%下降到1.18%,貸款損失準備金增長4.99倍。三家城市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超過12%,撥備覆蓋率超過350%;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平均資本充足率達12.37%,撥備覆蓋率126.33%,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五)產品服務創新日趨活躍。廣西銀行業緊密結合地方區域特色和市場需要創新服務和產品,多次在中國銀行業協會評選的全國“十佳”金融創新產品中榜上有名,較好滿足了社會公眾日益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也借此加快了自身經營戰略轉型步伐。5年來,廣西銀行業中間業務收入增長3.72倍,年均增速達23.69%,中間業務收入率從10.04%提高到11.81%,各家機構走出了差異化、特色化、精品化的品牌道路。
(六)社會責任意識逐步強化。廣西銀行業積極響應國家節能減排號召,大力開展綠色信貸服務,助推廣西加快產業升級和發展轉型。關注國計民生,積極參與扶貧、公益和慈善活動,加大對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醫療領域的信貸投入,積極支持保障房建設,大力推進生源地助學貸款、青年創業貸款和工會創業貸款發展,不斷完善自然災害金融服務應對預案,努力加強和改進“三農”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實現涉農貸款和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連續4年高于全部貸款平均增速。
二、相輔相成
繼續為廣西經濟發展助力添瓦
當前,廣西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重要的歷史戰略機遇期,面向未來,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繼續以服務和支持廣西經濟發展為己任,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大改革創新,加快經營轉型,不斷提高服務水平,提升綜合實力、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促進經濟金融發展質量和效率同步提升,為實現“廣西夢”作出新貢獻。
(一)堅持服務為本,進一步完善與經濟相融互促的發展模式。牢牢把握服務實體經濟方向,全面提高銀行業的服務質量和水平,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共生共榮。一是增強經濟金融良好互動的協調性。自覺主動將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產業發展政策等作為銀行業金融機構制定戰略規劃的重要依據,并內嵌到發展戰略、經營目標與激勵考核之中,提高對宏觀政策與經濟周期的研判和適應能力。二是把握好支持廣西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按照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要求,以綠色、循環、節碳發展為準繩,充分利用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廣西北部灣經濟圈建設戰略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提供的廣闊前景,繼續支持符合政策、事關全局、帶動性強的重點在建、續建項目,大力推進地方傳統優勢產業優化升級,積極支持廣西“十四個”千億元產業、文化產業、民生工程和電子信息等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優先支持城鎮化建設,堅持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同步推進,積極提供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城鎮化配套金融服務。支持符合國家產業和環保政策、有市場、有需求、可持續運營的小微企業發展,加大對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以及技術改造、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信貸支持力度,推進民營經濟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支持農田水利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對現代農業建設、生產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農村各類經濟主體的信貸服務,確保涉農貸款、小微企業貸款年度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小微企業貸款戶數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三是積極打造差別化的品牌優勢。根據銀行業金融機構自身的風險偏好、業務結構和發展現狀,正確處理好進步度和健康度的關系,走低資本消耗、低成本運營的發展路子,明確符合自身特點與資源優勢的特定市場定位,培育特色品牌,實現差異化競爭、特色化發展。四是進一步提升社會責任意識。把履行社會責任作為銀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持續發展的源動力,進一步加強對欠發達地區、保障性住房、抗災應對等方面的金融支持,持續推進改善民生。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健全金融消費者投訴處理機制,切實制止不規范經營行為,杜絕不合理的貸款條件和不合理收費行為,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讓利經濟發展。
(二)堅持改革創新,進一步提升廣西銀行業金融服務功能和質量。按照培育與防險并舉、鼓勵與規范并重原則,加快推進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經營轉型,更好地服務經濟結構調整和區域協調發展。一是持續完善銀行業服務體系。按照“東西掛鉤、城鄉掛鉤、發達與欠發達掛鉤”和適度競爭、有效覆蓋的原則強化準入正向激勵,繼續加大機構引入和設立力度。鼓勵和支持管理良好、創新能力強、產品有特色的中外資銀行到廣西設立分支機構,豐富金融資源,健全服務層次。進一步優化現有機構網點布局和渠道建設,支持管理能力跟得上的城商行在全區申設分支機構,鼓勵引導涉農機構服務下沉,側重改善鄉村、邊遠和不發達、欠發達地區的金融服務。繼續穩健推進設立村鎮銀行,5年內成立不少于15家村鎮銀行,實現村鎮銀行轄區鄉鎮金融服務全覆蓋。二是深入推進各類機構改革轉型。利用好國家支持廣西發展的金融先行先試政策和良好區域優勢,繼續推進政策性銀行、資產管理公司體制改革和商業銀行機制改革,加快經營模式轉型,優化存貸款品種、結構和質量,加強利差管理和中間業務成本管理,審慎開展綜合化經營試點,提高核心競爭力。推動城市商業銀行加快構建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的經營管理模式。深化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在保持縣域法人地位不變的前提下,穩步推進農信社轉制為農商行。強化有限牌照管理,探索發展功能相對簡單、專門服務于市民的社區銀行。吸收優質民營企業入股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發起設立新型銀行業金融機構。三是鼓勵審慎開展金融創新。鼓勵金融產品創新,支持廣西銀行業金融機構以服務實體經濟真實需求和提高銀行業競爭能力為導向,自主研究開發符合地方產業特色、市場需求、金融消費偏好的業務和產品,尤其是通過金融創新,積極探索做好城鎮化配套金融服務,在支持“三農”、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上取得突破。鼓勵服務方式創新,以信息化建設為依托,不斷優化銀行業務處理和審批管理流程、創新金融服務形式、延伸金融服務網絡、擴大金融輻射半徑,努力為企業提供個性化、一站式金融解決方案。
(三)堅持固本強基,進一步強化廣西銀行業風險防控的內生機制。以抓頂層設計為核心,強化風險管理意識,建立健全銀行業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筑牢內控防線,實現科學穩健發展。一是完善公司治理。進一步優化股權結構,明晰“三會一層”的職責權限、運作方式、管理架構,完善股東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董事會積極履行誠信義務和看管責任、監事會獨立行使監督和評價職責的體制機制,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建立科學高效的決策、執行、監督和制衡機制。二是構建風控長效機制。建立健全與銀行業金融機構經營規模、業務范圍和風險特點相適應的內部控制體系。逐步理順風險控制的組織架構和管理流程,實現業務發展與風險控制的有機統一。健全風險識別和評估體系,逐步建立涵蓋所有業務風險的監控、評價和預警系統,提升風險管理技術水平。加強信貸資金用途管理,抵制惡性競爭,強化銀行業間的信息共享和風險防控的合作,加大對票據、信用證等業務的貿易背景真實性審查,規范銀行業與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的合作,引導社會資金有序流動,防止信貸資金進入虛擬經濟,確保信貸資金用于實體經濟,更好地服務廣西經濟建設。三是完善績效考核機制。合理縮減規模考核權重,將薪酬激勵與風險責任掛鉤,建立健全以風險抵扣后的資本和資產回報率為核心指標的經濟資本約束機制,加強資本管理抑制粗放擴張,切實發揮資本充足率和經濟資本在銀行業務發展中的防范風險作用。四是大力培養高端金融人才。建立科學的金融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加大各類金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完善銀行從業人員資格認證制度,不斷加強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積極培養一支適應轄區銀行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員工隊伍和銀行家隊伍。
(四)堅持監管引領,進一步激發廣西銀行業深化改革發展的活力。寓監管于服務是協調加強監管與促進發展的有效途徑,是科學監管理念的具體體現,監管部門要積極推動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構建監管正向激勵機制。樹立風險監管的底線思維,有效傳導壓力,強化銀行業金融機構風險防控的第一責任,有效處置化解傳統領域風險,前瞻防控苗頭性、趨勢性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保持合理監管容忍度,加強分類指導,鼓勵審慎科學、以市場化為導向的金融創新,支持法人治理、風險控制良好的機構優先發展,限制內控薄弱、風險管控薄弱的機構盲目擴張。二是激發發展正能量。努力營造社會各界理解監管政策、重視風險管控、尊重市場規律、減少金融干預的良好發展氛圍。加大社會信用環境整治,建立健全信用法規體系和行業標準,加大金融糾紛案件執行力度,打擊金融逃廢債行為,維護金融債權。落實風險補償、財政貼息、稅收優惠等政策落地,引導和激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改進服務特別是不斷加大對小微企業和“三農”信貸投放力度。三是拓展監管服務深度。建立健全產業發展、投資政策信息定期發布制度,強化窗口指導和風險提示預警,幫助銀行有效識別、應對政策性風險和市場風險。增進金融監管與地方政府、行業主管部門的協調配合,厘清職責邊界,避免監管重疊和真空。積極推動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金融風險處置多方協調機制,查處和打擊金融傳銷、非法集資等金融違法犯罪行為,維護地方金融秩序。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