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3月11日電(記者連振祥)被沙漠包圍的甘肅石羊河流域中下游,近年來沙丘移動距離在逐年減小。氣象部門的定點監測顯示,10余年來,石羊河流域沙丘移動距離平均遞減速率為0.16米/年。
作為國家氣象部門唯一的荒漠生態監測站,中國氣象局武威荒漠生態與農業氣象試驗站近年來一直在開展石羊河流域生態變遷的監測與研究。根據這個所2005年-2017年的定點監測,石羊河流域中下游沙丘移動距離雖有所波動,但總體呈減小趨勢,沙丘移動速度平均為3.74米/年,移動距離平均遞減速率為0.16米/年。
位于甘肅河西走廊的石羊河流域,是我國生態最脆弱的地區之一,其中下游被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兩大沙漠包圍,在石羊河尾閭青土湖干涸后,兩大沙漠在這里匯合,不斷上演著沙進人退的生態悲劇。2007年,國家投資47億元,對石羊河流域進行重點治理。
記者了解到,在石羊河流域治理中,通過開展防沙治沙、人工調水、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千里沙漠大林帶、壓沙造林以及開發空中云水資源、加強流域生態科學調水等治理措施,石羊河流域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武威荒漠生態與農業氣象試驗站站長丁文魁說,在沙丘移動距離逐年減小的同時,石羊河流域中下游沙漠邊緣進退距離也呈減緩趨勢,根據2005年-2017年定點監測,進退遞減速率為0.05米/年,沙漠邊緣每年向綠洲前進的速度總體也在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