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4日召開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新聞發(fā)布會。 韓國健 攝
山東法院2018年新收知識產權案件首次破萬 信息網絡類增長844%
中新網濟南4月24日電 (孫婷婷)記者24日從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的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新聞發(fā)布會上獲悉,該省各級法院2018年共新收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10457件,同比增長32%,數量首次突破萬件。其中,信息網絡類案件840件,同比增長844%。共審結各類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9628件,同比增長23%。共調解撤訴結案6619件,調撤率69%。

發(fā)布會上,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李勇通報了去年山東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各項數據。 韓國健 攝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勇介紹說,2018年山東法院知識產權案件總體呈現“技術類案件增多、涉網絡案件增多、判賠數額上升、調解撤訴率上升”的特點。“反映出當前形勢下,技術創(chuàng)新不斷進步,互聯網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層出不窮,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多元化解知識產權糾紛機制成效顯著。”
“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已經成為國際交往中引人關注的核心領域。”李勇表示,該省法院依據國際條約和國內立法,平等保護中外知識產權權利人合法權益。2018年,共受理涉外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1594件,成為當事人信賴的國際知識產權爭端解決“優(yōu)選地”。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知識產權審判庭庭長馬莉莉通報了2018年山東法院十大知識產權案件。其中,在“妙妙”商標侵權案中,因保定妙士乳業(yè)有限公司已核準注冊“妙妙”商標獨占使用,而內蒙古蒙牛乳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廣告宣傳中使用此商標。法院審理認為,本案系一起正確認定反向混淆行為、加大損害賠償力度的典型案件。“反向混淆并非通常使公眾將被訴侵權商品誤認為權利人商品,而是將權利人商品誤認為侵權人商品,這種混淆破壞了權利人注冊商標的識別功能,實質性損害了權利人注冊商標權。”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知識產權審判庭庭長馬莉莉通報了 2018年山東法院十大知識產權案件。 韓國健 攝
4月26日是世界知識產權日。據悉,山東法院不斷深化知識產權審判體制機制改革,積極推進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刑事案件審判“三合一”工作,建立健全各項工作機制,走在了中國前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