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獻計廣西加快對外開放
構建面向東盟的金融合作大道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楊 秋 譚卓雯
編者按
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是黨中央賦予廣西的重要任務和重大使命,也是新時期國家送給廣西的政策“大禮包”。目前,在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西部陸海新通道上升為國家戰略等多重政策疊加的大背景下,廣西建設面向東盟金融開放門戶機遇與挑戰并存。
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廣西該如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激活金融元素,構建起面向東盟的經濟金融合作大通道?如何更好地抓住廣西自貿試驗區設立等機遇,加快推進廣西金融業對外開放?圍繞這些熱點,近日,記者采訪了廣西社會科學院的專家學者及有關部門負責人。
A 機遇大于挑戰
隨著中國與周邊國家貿易往來的深化,增加他國的人民幣儲備,提升人民幣在國際貿易與金融領域的話語權,有利于減少中國主導的貿易體系受到美國貨幣政策的影響。廣西社會科學院院長陳立生表示,2017年底,全球已有60多個國家將人民幣納入官方儲備。與此同時,中國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額接近12%,而人民幣在跨境貿易中的結算份額僅為1.79%,人民幣國際化仍步履維艱。
“《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有利于凸顯廣西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地位作用。”他強調,《總體方案》在指導思想中指出,以推動人民幣面向東盟跨區域使用為重點,深化金融體制機制改革,為我國全面深化金融改革開放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建設面向東盟金融開放門戶,國家有關部門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為廣西提供了多項政策指導,包括擴大人民幣在對外貿易﹑直接投資﹑跨境融資中的使用,鼓勵廣西銀行金融機構與東盟商業銀行建立人民幣代理行關系,為東盟商業銀行開立人民幣同業往來賬戶,暢通人民幣結算清算渠道。
陳立生說:“東盟有望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突破口,而廣西作為對接東盟的開放門戶,是中央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步驟。”
廣西社會科學院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曹劍飛認為,廣西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機遇大于挑戰。下一步建議在促進金融開放門戶與西部陸海新通道互動、促進金融開放門戶與中國-東盟信息港互動、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等方面加大力度。”例如,在金融服務跨境物流和貿易、跨境金融信息平臺建設、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建設等領域的步伐可以邁得更大一些。
B 多方創造良好金融環境
“根據《總體方案》,廣西將從9個方面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激活金融元素,構建起面向東盟的經濟金融合作大通道。”廣西社會科學院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吳堅指出,廣西可推動面向東盟的跨境金融創新,擴大金融服務業對內對外開放,強化面向東盟的金融市場合作,加強面向東盟的跨境保險合作,加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推動跨境金融基礎設施完善,完善跨境金融合作交流機制,構建良好金融生態環境,完善人才引領金融發展機制等。
陳立生介紹,《總體方案》在擴大廣西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方面濃墨重彩,包括推動國內金融機構有序“走出去”、吸引外資金融機構集聚、發展多元化跨境金融配套服務體系建設等。
廣西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云倩表示,廣西可在開展金融服務業負面清單、跨境應收賬款融資業務、跨境移動支付等方面先行先試。
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范世祥表示,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廣西著力完善頂層設計,著力規劃核心區域,著力強化對內對外金融合作,著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著力夯實重大平臺建設,著力完善跨境金融交流合作機制。
“圍繞市場呼聲大、牽涉面廣、示范性強的改革事項,廣西推出92項金融改革創新事項清單,分別為政策創新4項、體制機制建設23項、產品服務創新22項、產業發展26項、平臺建設17項。這些重點改革創新事項推進實施取得了階段性進展。”范世祥透露,一是體制機制建設不斷完善。如取消了企業銀行賬戶許可等。二是金融產品服務不斷創新。如人民幣在跨境使用逐步擴大,推廣人民幣在越南非邊貿業務中的使用,越南入桂務工人員人民幣賬戶開設事宜逐步開展,簡化外幣現鈔跨境調運業務準入管理,啟動依托“單一窗口”提供金融服務,跨境務工人員人身保險體系日漸豐富。三是產業發展不斷提升。如移動支付先行區全面推開,中國-東盟黃金產業園建設有序推進。四是平臺建設不斷推進。如邊境口岸互市貿易結算互聯互通信息平臺升級工作有序開展,數據信息服務項目穩步推進。
C 學習經驗促創新發展
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獲批,對廣西建設金融開放門戶產生了重要影響。廣西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副所長雷小華說:“廣西自貿試驗區為金融門戶建設提供開放的環境,并將創造更多的金融需求,直接加快金融門戶建設。對于自貿試驗區來說,金融制度創新是其重要內容之一,金融的創新與否將決定自貿區試驗建設的質量和成效。而對于金融門戶來說,自貿試驗區進行的金融創新和建設就是金融門戶建設的內容。”
如何利用自貿試驗區建設機遇加快金融門戶建設?
雷小華建議,一是充分利用好自貿試驗區開放寬松的制度環境促進金融門戶發展。首先是利用良好的營商環境,促進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發展。其次是大幅度放寬外資進入金融領域的限制。再次是加快金融業務創新。
二是積極利用自貿試驗區建設實踐創新金融產品。廣西互市貿易發展為廣西探索人民幣對越南盾定價的“東興模式”“互市+金融”的互市貿易模式奠定了基礎。廣西可進一步推進金融改革,促進人民幣與越南盾及其他東盟國家貨幣的自由兌換,并加強廣西主要金融機構與上海、香港等地金融機構的合作,共同在廣西自貿試驗區內開展金融業務。
三是學習相關自貿試驗區建設經驗促進金融創新發展。比如,海南自貿港(區)建設的自由貿易賬戶(FT賬戶)進行聯行代付業務,將FT賬戶下業務敘做模式創新,有利于貿易投資進一步便利化,條件合適時可在廣西進行推廣。
四是利用自貿試驗區的金融創新促進金融業務發展。
五是開展金融人才培訓合作。
廣西正加快東融步伐。廣西社會科學院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毛艷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優勢十分明顯,坐擁廣州、深圳和香港三大金融重鎮,以及港交所和深交所兩大證券交易所,聚集著全球諸多銀行、保險、證券等跨國金融巨頭。廣西借力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資源,加快建設金融開放門戶,可以通過大力發展特色金融產業、深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加強金融人才的引進與培育等方面進行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