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丨藝人自曝高考改身份,用徹查維護高考公平
中戲畢業的山西籍藝人仝卓,日前在網絡直播中自稱曾將往屆生身份改為應屆生參加高考,引發軒然大波。對此,教育部新聞辦公室通過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教育部注意到近日仝某在網絡直播中自稱將往屆生身份改為應屆生參加高考,已要求山西省教育廳、有關高校和中學開展調查。”山西省教育廳則表示,已經聯合有關部門和市政府,全面開展調查核實。“將徹查到底,堅決維護教育公平公正。如發現違規違紀問題,嚴肅追責問責。”
官方調查結果尚未公布,而仝卓已公開“示弱”,在道歉信中表示“已經向中央戲劇學院申請撤銷我的學籍學歷”,還稱“愿意承擔由此帶來的一切后果”。因一時“失言”而付出慘痛代價,仝卓恐怕始料未及。
對于仝卓個人來說,他確有責任“閉門思過,認真反省”,但該事件顯然不是小事,更不是私事,而是關乎教育公平的大事。之所以引發全社會關注,就在于此事觸及“高考公平”這根公眾最為敏感的神經。
從有關報道可知,仝卓冒充應屆生身份參加高考,雖并未享受到應屆生“紅利”——他當初報考解放軍藝術學院(軍事類院校一般只招收應屆生)但未被錄取,后被中央戲劇學院(應屆、往屆生都可報考)錄取,但是,本為往屆生卻改為應屆生參加高考,是弄虛作假,涉嫌違規乃至違法。教育部表示,對弄虛作假等違規行為零容忍,此事雖時隔多年,但會堅決追查到底。這足以說明教育部對高考弄虛作假行為零容忍,也讓人看到監管部門維護制度尊嚴的決心。
2009年,教育部在全國高考前夕發出“五項禁令”:嚴禁高一高二在校生參加高考;嚴禁利用無線通訊工具作弊;嚴禁組織或參與群體性舞弊;嚴禁由他人代替考試或代他人考試;嚴禁騙取高考報名資格參加考試。“違規考生將取消考試資格,有關人員將依法依紀處理。”
仝卓以應屆生身份參加高考,如果屬實,是否涉嫌“騙取高考報名資格參加考試”?而他被中戲錄取,如今已畢業多年,又該如何追究責任?仝卓2012年參加高考時是應屆生,未考上心儀學校,于是選擇復讀。2013年,仍以應屆生身份參加高考,這也違反了山西省相關規定——山西省招考中心于2012年11月25日下發通知,強調各市縣招辦在審核中要做到“六個嚴禁”,其中第一個“嚴禁”就是“嚴禁往屆生以應屆畢業生身份報名”。試問,仝卓所在地的招辦是如何審核的?
毋庸諱言,高一高二在校生參加高考、高考替考、往屆生冒充應屆生參加高考等現象在個別地方確實存在,而這些違規甚至違法現象顯然不是考生本人所能單獨完成的。以往屆生冒充應屆生參加高考為例,牽涉到一套完整的環節,涉及考生、家庭、學校、教育主管部門等等,每個環節都須打通。正因如此,一些網友才“打探”仝卓家境背景,認為此事與其家長有關。這當然是推測,具體情況仍待調查給出答案。
山西省教育廳稱已聯合有關部門和市政府全面開展調查核實,這意味著對仝卓事件的調查,不會局限于學校,還可能涉及相關部門。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戲劇學院也發表聲明,表示“嚴格遵守國家關于本科招生的各項法律規定,并密切關注此事,配合教育部開展調查。”這意味著,待到事實清楚后,中戲也會給出相應的處理意見。
仝卓在事后回應稱,當時心儀的高校要求應屆生身份,于是“通過一些手段”修改了自己的考生身份。具體是什么手段?通過哪些人來修改身份?公眾有權追問,公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有權得到滿足。
當然,一碼歸一碼。對此事的追問無關仝卓在演藝上是否努力,更無關那些合法合規參加高考的往屆生——參加高考是他們的權利,不能嘲笑,更不能貶低和歧視。
“高考是實現教育公平乃至社會公平的重要制度,承載為國選人育人的重大使命。”高考在公眾心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被譽為“最公平的選才方式之一”,高考公平越有保障,大眾對“知識改變命運”的信仰就越堅定。從這個角度看,查清仝卓事件并依法依規處理,有利于捍衛高考公平和教育公平,也有利于塑造公眾對高考公平的信仰。
(文 | 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