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8月2日電 題:廣州:“飽和生產”背后的秘密
新華社記者吳濤
企業招聘員工人數翻倍增長,工廠產能超飽和利用,6月當月工業生產超去年同期……一系列的信號顯示,政企合力紓困解難,廣州正從疫情下外貿訂單和客流數量銳減的雙重打擊中,走出一條“飽和生產”的復蘇之路。
在廣州市白云區的廣州白云電器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隨處可見工人忙碌的身影。今年以來,這家企業新招聘員工超過400人,人員招聘數量較上年同期增長1.75倍。
白云電器是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生產的變壓器、自動化控制系統等產品,應用于電力、鋼鐵、汽車和城市軌道交通等行業。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白云電器和其他企業一樣遭遇了巨大的困難。
“為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廣州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竭力為企業紓困解難。”廣州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陳建榮說。
強力減稅降費,讓企業有資金流有“獲得感”。廣州市不僅在早期幫助企業解決員工返崗問題,還出臺了對不裁員、少減員、符合條件的用人單位,部分返還企業繳納的失業保險和社保費用等措施,以減輕企業負擔。白云電器董事長胡德兆說,疫情發生后,企業經營暫停,但員工工資照發,資金壓力非常大,得益于政府支持,今年上半年公司累計享受、申領各項稅費減免及補貼超過700萬元,其中僅社保費用減免就接近400萬元。
保企業穩產,也保供應鏈穩定。上下游供應鏈停工,物流受阻,原材料供應不足以及價格上漲,是疫情期間企業面臨的普遍問題。廣州市不但幫助企業解決自身難題,還幫助企業協調省內外供應鏈企業復工復產。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說,在廣州市政府幫助下,公司主動為零部件供應商協調解決問題,協調14個省市共521家零部件供應商復工復產。到4月上旬,廣汽集團5000余家零部件供應商、物流供應商和銷售門店全部實現復工復產。
“在供應鏈穩定后,企業積極推進補產增產,千方百計挖掘產能,4月以來,廣汽本田、廣汽豐田產能利用率超120%,超飽和利用。”曾慶洪說。
全力保國內產業鏈,也努力保跨國供應鏈。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廣汽集團等企業啟動了海外零部件應急管理機制,對海外零部件實行“一件一策”動態跟蹤管理,采取調配全球庫存、國產件替代等舉措提早應對斷供風險。
“目前除了進口元器件、海外市場開拓還存在困難,其他問題已基本解決。”胡德兆說。
政企合力下,從企業個體到宏觀經濟形勢上,廣州復蘇的信號明顯。廣州白云電器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二季度產值同比增長30.69%,環比增長162.37%,帶動上半年產值同比實現兩位數增長。廣汽集團從4月起經營指標連續反彈,1至6月汽車產銷分別達79.7萬輛和82.5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上半年累計銷量20431輛,同比增長87%。
數據顯示,廣州市工業生產自4月增速轉正,并呈現出加速態勢。6月當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7%,增速高于去年同期水平1.9個百分點。
恢復產能的同時,發展的后勁也在積蓄。廣汽集團的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建設不斷推進,目前產業園已落實投資287億元。廣汽豐田新能源工廠一期、二期項目,廣汽愛信自動變速器等項目也在加快落地。曾慶洪說,公司力爭全年汽車產銷同比增長3%。
新的格局帶來了新的信心。胡德兆認為,下半年經濟形勢依然嚴峻,但危中有機,也將給企業進行關鍵設備進口替代等帶來更多機會,這將有助于企業突破關鍵瓶頸技術、深耕國內市場。
“企業有信心,政府也就更有信心。我們將強化優勢補齊短板,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支持。”陳建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