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產業牽手 走穩就業路
——昭平53家扶貧車間帶動貧困戶增收速寫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王克礎 通訊員 左德強
產業是脫貧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近年來,昭平縣通過招商引資、出臺優惠政策,積極引導和鼓勵小微企業在各鄉鎮和易地搬遷移民小區就近建廠設點,共引入53家扶貧車間,為全縣1838名農村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其中578名貧困戶實現穩定就業,鞏固脫貧成果。
8月18日,走進昭平縣金拇指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扶貧車間,只見幾十名工人正在忙碌。車間負責人邱家發說:“這里務工的貧困戶年收入最高超過10萬元。”據悉,該合作社基地為北陀鎮60余名貧困戶提供長期就業機會,到了旺季,該基地還能為該鎮1000余名閑置勞動力提供季節性就業機會,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昭平縣是人口大縣,需要移民搬遷安置的貧困戶達2284戶9945人。讓貧困戶入住安置小區后穩定就業,是鞏固脫貧基礎的重要途徑。“貧困戶搬出來住下來之后,扶貧工作組就從安置小區一樓騰出大約600平方米作為企業扶貧車間,并通過提前謀劃,從廣東肇慶市鼎湖區引進一家優質的、用工密集型的電子產品企業,方便貧困戶就業。”由鼎湖區到昭平縣掛職政府辦公室副主任的孔慶寧介紹。
在黃姚鎮銳俊電子廠扶貧車間工作的貧困群眾馮金紅說,她平時送孩子上學后就來上班,既能照顧家庭,又能就近就業,每月有近2000元收入。
在農村,許多留守婦女因為要照顧孩子及家庭無法外出務工。如今,銳俊電子廠扶貧車間靈活的就業方式,讓40余名留守婦女實現家門口就業。
為了讓貧困戶就業更靈活,有些扶貧車間還把生產環節搬到貧困戶家中。“我們把24臺電動縫紉機放到貧困戶家中,提高了生產效率,工人們每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金鳳凰飾品工作坊是鳳凰鄉生產飾品的扶貧車間,車間負責人楊燕尖說。
目前,鼎湖區已幫扶昭平縣建立10個移民搬遷安置小區粵桂就業扶貧車間,累計投入粵桂扶貧財政幫扶資金242萬元,提供就業崗位200多個,就業人員每月工資收入2500-5000元,貧困戶每年至少增收3萬多元,切實為當地貧困戶提供就業平臺,使貧困戶“搬得出,有工做,穩得住,可持續”。
昭平縣還通過政策扶持等措施,另外建立43家扶貧車間。如今,53家扶貧車間延伸覆蓋到全縣貧困人口較多的貧困村,為貧困戶就近穩定就業提供堅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