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吳舜澤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提出“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不僅明確了廣西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位,也為廣西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指明了新方向。在推進生態優勢轉化的過程中,既要有“趕”又要有“轉”的戰略思路,積極探索生態富民、生態強區發展路徑。
建設全要素美麗宜居生態環境。廣西生態環境優勢明顯,要繼續加大綜合治理和標本兼治力度,確保既“天生麗質”又“強身健體”。通過擦亮“山清水秀生態美”的金字招牌,為地方發展增加人氣,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美譽度、綜合競爭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撐。
構建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緊緊圍繞“產業+生態”和“生態+產業”,促進資本生態化和生態資本化,讓生態產生價值、資源創造價值、綠色提升價值、低碳保護價值、循環延伸價值。充分發揮綠水青山在康體養生、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功能,將生態環境資源變成市場接受的生態產品、生態服務,推動三產融合。
探索多元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建立自然資源和生態產權制度。積極培育區域和企業之間的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排污權等市場交易體系。在禁止或限制開發區,建立政府購買生態產品機制。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跨區域、流域的多元長效生態補償機制。建設一批“兩山”轉化的示范樣本,推廣形成一批示范載體和模式。
健全生態惠民富民長效機制。積極促進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鄉村流動,讓貧困地區的土地、勞動力、資產、自然風光等要素活起來。推廣“公司+農戶”等模式,建立有效利益聯結機制。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生態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