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1月19日電(記者馬思嘉、唐如峰)晚間十一點,寧夏銀川市大閱城內商戶幾乎全部滅燈閉門,唯獨五樓冰場燈火通明。冰刀自冰面呼嘯而過,64歲的教練劉威與18名小隊員一圈圈加速馳騁,外面圍著強忍困意、點評孩子動作的家長們。
“銀川市冰場很少,等商戶關門我們才能包場,不耽誤人做生意。這些孩子平時每周來這訓練兩次,都是晚上八點半到十一點半,但特別有熱情。”兩鬢雖已斑白,但劉威在冰上速滑時動作矯健流暢,如同青年人。
這支專業短道速滑隊伍屬于寧夏輪滑滑冰協會飛翔輪滑滑冰俱樂部。起步時在冰面加速跑、加速滑行、側身摸冰,比標準冰場稍顯狹小的商業冰場,儼然成了這群少年“飛翔”的天地。
受制于自然條件和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寧夏并非冰上運動“高地”,但教練劉威的夢想是提高當地青少年冰上競技運動水平,往國家隊輸送優秀的短道速滑運動員。
劉威是哈爾濱人,自小跟著身為短道速滑職業教練的父親練習,見證了寧夏短道速滑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
上世紀九十年代,劉威因工作原因從哈爾濱來到銀川市,業余時間喜歡去公園里結冰的湖面上滑上幾圈,吸引了一批“粉絲”,逐漸成立了寧夏輪滑滑冰協會。學生、家長、外來務工人員、退休人員……跟著劉威學習滑冰的人群漸漸擴大。
“我剛來的時候全寧夏玩滑冰的可能不到200人,現在專門從事滑冰的發展到了幾千人。”劉威說,自從銀川市有了第一家商業冰場,他就成立了短道速滑隊伍。
通過和其他俱樂部比賽選拔人才、吸納興趣愛好者等方式,劉威的短道速滑隊伍開始壯大,但起初不少兼具天賦與勤奮的孩子上到初中就因學習而放棄了這項運動。
“現在國家政策好了,只要進了這支隊伍,就有資格成為國家二級運動員,考試能加分,以后可以成為運動員或職業教練。”劉威說,“這兩年好苗子走得少了,家長也更支持了。”
寒假前,八歲的雍瑾玥除了每周來冰場參加晚間訓練,還要在家練習動作,訓練體能。春夏秋三季以旱冰練習為主,需熱身跑1萬米。
“孩子最初一個月幾乎是哭著跑完的,但是她非常喜歡這項運動,在這里找到了歸屬感和價值感,進步也很快。”雍瑾玥的母親李蓉說。訓練強度之大能使襪子擰出水來,她每次都要為女兒準備一雙干凈的襪子。
每天晚上陪女兒來冰場訓練,李蓉和其他家長都積極負責把緩沖墊固定到冰場內墻,結束后再收起來,然后清理冰面,往往要忙到夜里十二點。有些家長擔心孩子體能跟不上,還送孩子去健身房。
18歲的馬釗是隊伍里年紀最大、個子最高的成員。跟著劉威訓練九年,他于2019年獲得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輪滑與速度滑冰全能競賽輪滑與短道速滑項目500米冠軍,又在2020-2021賽季全國短道速滑錦標賽上見到了自己的偶像武大靖。
“感覺自己一切努力都值了,接下來就是用心、用腦去堅持,向著冬奧會的目標努力。”馬釗說。
隨著“三億人上冰雪”號召的提出,寧夏體育局近年來通過資金支持和人才培養等方式,支持短道速滑項目,并聘請劉威去寧夏體育職業學院當教練。“學院這些孩子不少是寧夏南部山區的,他們以后回到家鄉,這個項目就會在當地落地開花,影響到更多人。”劉威說。
晚間十二點,商場的燈幾乎全部熄滅,孩子們脫下冰刀,露出一雙雙覆蓋著老繭的腳,但臉上都是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