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5月2日電(記者 許婧)“乒乓外交震環宇,小球喜辟新世紀。華夏健兒譽五洲,揚威乒壇誓無敵。滬上輩出多奇志,浦江育才享盛譽。縱觀賽場盡滿目,光耀全球紅雙喜。 ”
2021年是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上海紅雙喜股份有限公司特意委托篆刻家陳默庵治印一方“小球轉動大球”,將其作為一件特殊禮物,捐贈給中國乒乓球博物館,這方印章的邊款,刻的是曾為體育記者的白金貴的這首律詩。
“這個捐贈是為紀念中國乒乓史上意義重大的光輝時刻。這件帶有典型傳統文化的特殊禮物,也是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紀念活動的美好見證。 ”上海紅雙喜有限公司總經理樓世和回想起紅雙喜陪伴中國乒乓球成長歷程的那些歷史交織,不由感慨,乒乓外交其實非常不容易,紅雙喜的目標也是“走出去”推動世界乒乓運動。
中美建交,小球推動了大球。2015年,中國國家元首訪問美國,向林肯中學捐贈的就是乒乓裝備。這批器材包括3張球臺、20張擋板、100只乒乓球和10副球拍,均來自紅雙喜。
“我是后來看到新聞圖片才恍然大悟,當時發往美國的這批器材是國家元首的‘伴手禮’”,樓世和道,這批“伴手禮”中的每一件都有含義,比如球臺,考慮到學校體育活動的便利性,球臺沒有選擇近年常在電視轉播里露面、外觀造型更漂亮的彩虹,而是選擇了帶腳輪、拆裝簡單、一個人就可以推著移動的市場定價為7000元人民幣左右的整體折疊式球臺,包裝內還特意放置了英文版的使用說明書,“球臺的選擇體現了中國人務實和人性化”。
為什么是紅雙喜?業內有一句話:談到乒乓,必然提及紅雙喜。令已供職紅雙喜超過45年的樓世和驕傲的是,無論是乒乓器材的國際標準制定,還是世界乒乓頂級賽事,或者乒乓的全球普及推廣,紅雙喜都有一席之地。
“紅雙喜”品牌誕生于1959年。是年,容國團折桂第25屆世乒賽男單冠軍,又正值新中國成立10周年慶,在這雙喜臨門之時,周恩來總理將上海研制的乒乓球命名為“紅雙喜”。
“紅雙喜”是中國第一只符合國際乒聯比賽標準的乒乓球,兩年后,在第26屆世乒賽上成功亮相,成為“中國制造”登上國際舞臺的一個標志性事件。此后,紅雙喜先后20次贊助世界乒乓球錦標賽,是唯一連續6次參與奧運會的中國品牌。其乒乓器材備受國際頂尖運動員青睞,是許多國家隊運動員的訓練、比賽專用器材。
有人說,古老中國的智慧和當代中國的結合,這就是乒乓外交的魅力所在,中美兩個大國間的關系就像在繼續一場你來我往,心思巧妙的乒乓球賽,球臺則是太平洋。樓世和更希望這個球臺是紅雙喜。
在樓世和看來,乒乓球文化的積極推廣和深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就推廣而言,需要在新環境下探索新途徑和新方法,就研究而言,至少對乒乓外交這樣的重大事件,有重新解讀的必要。
一直強調“要做行業領跑者”的樓世和說,為保持品牌的國際話語權,“紅雙喜”保持每年30%的產品更新率,擁有百余項關鍵專利技術與發明,產品技術含量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事實上,紅雙喜在國際乒壇的改革中總是不落伍。1996年,國際乒聯在亞特蘭大奧運會期間召開會議,根據時任國際乒聯主席徐寅生關于小球改大球的提議,準備把乒乓球直徑從38毫米改為40毫米。
樓世和表示,為了2毫米,費了4年,經過無數次的研制和推廣,紅雙喜40毫米乒乓球技術標準最終被國際乒聯采用。這是中國企業制定的標準,第一次被國際單項賽事的最高組織機構確認為國際標準。
“其他國家的企業也生產40毫米,后來,他們都按紅雙喜的標準投產。”徐寅生回憶。
“我們與美國乒協的交流一直很多,希望能有更多機會參與乒乓民間外交。”樓世和透露,紅雙喜將為2021年東京奧運提供乒乓、羽毛球兩項賽事比賽器材,并為2021年在美國休斯敦舉行的世乒賽提供器材。屆時,球迷又可以在東京奧運會和美國世乒賽的賽場目睹“上海制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