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佛山5月2日電 題:從“荒蕪農田”到“創投高地”:廣佛高速帶動城市網發展
中新網記者 蔡敏婕
舊時廣州和佛山交界處連片桑基魚塘,如今工業園區和商務寫字樓拔地起。
“廣(州)佛(山)高速公路通車后,沿路的工業區幾乎在一夜之間發展起來,村村興起工業區投資浪潮。”廣佛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總經理曹建平稱,佛山市泌沖村依靠藤業、花卉等基礎產業,每年的村產值幾何級增長;里水鎮成為著名的襪子和內衣生產名鎮;大瀝鎮成為“中國鋁產業基地”。
廣佛高速公路起于廣州市西郊橫沙鄉,止于佛山市南海謝邊,全長15.7公里,是廣州連通佛山的主要交通樞紐。
20世紀80年代,廣東省的“三來一補”(“來料加工”“來件裝配”“來樣加工”和“補償貿易”)企業正蓬勃發展,這里的三資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三類外商投資企業)眾多。
當時廣州與佛山全程短短十幾公里,但兩地往返需要開車近2小時,導致這一帶數以萬計的“三資”企業遭遇“原材料難以運進來,商品難以運出去”難題。
據曹建平介紹,當時的廣佛公路被稱為“全國最大的停車場”,堵車十分嚴重。為解決珠三角地區經濟發展中的交通瓶頸,加快高等級公路發展,廣東決定建設廣佛高速公路。
1986年,廣佛高速公路正式動工。當時,香港珠江船務有限公司與廣東省公路建設公司簽訂協議參股25%,成立廣佛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雙方約定以各自認繳的出資額對合資公司的債務承擔有限責任。
1989年8月8日,廣佛高速公路正式通車。這一條打通廣州西大門的大動脈,改變了廣佛兩地居民只能走珠江橋的塞車苦狀,將佛山到廣州的行駛時間縮短至20分鐘,為兩地民眾出行帶來了便利。它的建成通車,填補廣東高速建設史上的空白。
從2009年廣佛簽署同城化框架協議,到如今打造廣州都市圈發展,廣州與佛山兩座城市正逐步實現全域同城化。
地處廣佛交界的廣東金融高新區,從廣州城區沿廣佛高速公路過來,僅半個小時左右車程即可到達。10多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蕪農田,如今已經引入友邦金融中心、匯豐環球營運中心等1052家金融機構及知名企業落戶,吸引金融白領人才數量超6萬名。
在不遠處的千燈湖創投小鎮,截至今年3月底,該小鎮已集聚私募基金類機構879家,募集與投資資金規模超1154億元,正逐步形成私募創投集聚發展的“高地”。
“廣佛高速、廣佛地鐵等路網設施不斷完善,便捷的交通讓金融高新區聚集和留住人才的能力也越來越強。”佛山市南海區金融業發展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李恂瑜表示,創投小鎮將推動港澳地區的技術、資本、人才與本地制造業實現合作,打造為創投機構集聚、創投業務活躍的特色基金小鎮。
過去,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是珠三角典型的一座水網密布的“孤島”。由于交通不暢,加之當時紫南村“三臟四亂五差”,周邊民眾嫁女兒都有“有女莫嫁紫南村”的顧慮。
該村委會主任潘柱升稱,村民去一趟直線距離只有十公里的中心城區,需要劃船出村,再搭乘汽車進城,時間長達7小時以上。紫洞公路建成后,對外連接多條高速公路,并通過一系列規劃改造,如今該村引來多家企業。從2008年到2020年,紫南村集體收入由936萬元躍升到1.2億元。
建成通車30余年,廣佛高速車流量快速增長,2019年車流量達到7597萬輛,是2003年的3倍有余。
作為廣東省第一條高速公路,廣佛高速公路為推進廣佛同城一體化發展奠定交通基礎。一條條縱橫交錯的高速公路連接的是廣東的經濟命脈,助力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構建。(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