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自治區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廣西科學技術普及傳播中心、廣西科普作家協會

首屆廣西網絡科普作品創作大賽旨在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理念、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濃厚氛圍,譜寫新時代廣西發展新篇章,建設科學文化強區提供良好的輿論環境。大賽由自治區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廣西科普傳播中心、廣西科普作家協會承辦,受到區內外科普創作者熱烈關注。
首次開展網絡科普作品創作大賽
大賽于今年6月正式啟動,通過新華網、光明網等各大媒體平臺發布征稿啟事、H5、海報,面向科普作家、媒體編輯記者、科技工作者等,廣泛征集科普作品、新媒體科普作品、科普微視頻作品、科普主題課件、重大科普活動(平臺)標識設計等作品,共收到參賽作品1164件。這是我區首次針對網絡開展的科普作品創作大賽,激發了網絡科普創作者的極大熱情。這也是我區貫徹落實中辦國辦《意見》中“運用新技術手段,豐富科普作品形態”的要求,首次把科普主題課件作為一個比賽類別,讓長期開展科普講座、從事科普講解的專業人士的成果得到廣泛展示。本次大賽覆蓋面較廣,區內共有近百家單位參賽,也收到北京、廣東、山東等七省市的數十位創作者來稿。
大賽活躍度高受公眾廣泛關注
本次大賽得到人民網等20多家媒體報道。
大賽共收到作品1164件,經形式審查、分組評審、綜合復評、終評等環節,共評出獲獎作品一等獎4件,二等獎12件,三等獎24件,優秀獎171件,優秀組織單位15個。其中,40件優秀作品入圍網絡投票環節,經過公眾7天的投票,最終有10件作品獲得最佳人氣獎。大賽活躍度高,受公眾廣泛關注,在網絡投票環節,訪問量為12.1萬,累計投票42.3萬,《廣西火桐》作品票數為12.3萬。本次大賽創新宣傳形式,在廣西青少年科普創作專題論壇上對首屆廣西網絡科普作品創作大賽獲獎作品進行正式發布,并廣西科協微信公眾號、廣西科普作協微信公眾號、《小博士報》上開辟專欄,刊登優秀獲獎作品,以饗讀者。

作品特色明顯易于傳播
本次大賽征集作品有幾個明顯特點。一是權威性高。參加大賽的創作者多是氣象、地震、衛生系統等領域專家,具有很強的專業背景,真正做到了既做科研又做科普。二是貼近性強。本次大賽參賽作品多數是創作者根據自身的專業特點,選取大家身邊的關注點,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創作,貼近公眾的日常生活,真正做到了大眾科普。三是趣味性足。本次大賽來稿最多的是視頻類作品,注重作品的趣味性,公眾讀起來、看起來很輕松,也很容易在閱讀、觀看中學到、掌握到科學知識。
本次大賽團結引領廣大科普創作者、科技工作者厚植家國情懷,加快推進我區科技與文化事業、科研與科普融合、科普創作繁榮,有助于推進全民科普,提升我區公民科學素質。